不信你看,这些都是短视频平台上点击最高,让无数观众为之热血沸腾的名场面。
也是这个剧火爆的依仗
成功激起了观众对不公的愤怒,对被压迫的不满,以及对致力于改变世界的理想主义的认可和共情。
我们始终会渴望理想主义者能够善始善终。
哪怕它。
只能发生在一个虚构的故事里。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王倦无疑是已经尽力做到了他认为的最好。
但问题也在这。
王倦尽力了,但《庆余年2》这部剧成了么?
03
这问题有区别么?
当然。
如果你关注网络舆论,其实会发现这几天出现了一个趋势:
骂王倦。
无论王倦在什么样的地方解释着他对这部剧的理解,以及设置某些情节的原因,底下总会惹来一面倒的谩骂。
这其实是个很怪异的现象。
一方面,我们常说作品拍出来之后,创作就完成了,主创不断解释故事安排这种做法,本身就不可取。
而另一方面,粉丝们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所有的不满全部推向编剧一个人,这也很少见。
为什么?
或许,这种现象的背后所反映出的正是《庆余年2》的尴尬之处
创作者与观众期待产生了错位。
观众不满的或许不是王倦这个人。
而是这部剧的创作思路。
对于创作者来说,《庆余年》的脉络似乎很清晰,以范闲的状态为界,分为三季内容。
第一季的范闲是置身事外。
作为一个棋子,他毫不知情地进入这场棋局,他的状态其实是最轻松的,开着金手指,而且遇险不惊,从容而淡定。
可到了第二季。
范闲很明显地置身其中了。
他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开始正式与各方博弈,而这其中,也有他的所谓“靠山”们,而当你越接近权力核心,也就越能看到这世间规则的冷酷无情,也会越能感受到恐惧。
这也是为什么第二季里很多人物状态变了的原因。
主创不再是笑傲江湖。
而更多地想把这个故事沉下去,突出它的严肃性。
这的确没错。
可是。
观众怎么想呢?
在第一季里无所不能的小范大人,到了第二季就犹犹豫豫,内心挣扎了?
显然这是得不到满足的。
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第二季开头,范闲假死欺君。
按照编剧的想法是,这是范闲和庆帝亲情关系建构的需要,所谓欺的不仅是君,也是庆帝心中残存的父子亲情。
同时也奠定了第二季两人争斗的基调。
可是。
之于第一季范闲的超然地位,没有观众会认为大家口中的“欺君”有任何威慑力,还值得让几位朝中大佬为此担心。
(明明他俩已经堂而皇之走街串巷,疑惑还要做戏给谁看)
这是种观众和创作者思维的差异。
当创作者还在用严肃的朝堂正剧思维给主角设限的时候,观众早就认可了主角可以置朝堂于不顾的爽文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