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很多人认为是“政治正确”。
没错,在总统特朗普都被认为是种族主义者的当下,美国社会确实需要一部治愈种族裂痕的好电影。
图 | 黑人专栏作家乔纳森凯普哈特在《华盛顿邮报》发文抨击
去年我浏览到一条在美国发生的新闻,简直比电影还狗血。
黑人保安勇抓歹徒,却被警察当成歹徒击毙,成为事件中的唯一死者,而中枪保安的最大愿望就是成为警察。
电视剧都不敢这么编吧?
而更让人担心的是,这类事的不断上演其实就是恶性循环,你想想黑人群体看到同胞无辜遇害会是什么心情?
结果只会酝酿更多敌对情绪,制造出更多大规模的*乱,反过来又造成了白人世界的恐慌和歧视:
“看吧,他们确实很暴力吧”。
偏见一旦形成,只会不断强化。到最后,不同种族之间的互相理解就愈发艰难。
隐藏式的种族偏见几乎存在于所有人的潜意识中,虽然很多人会极力否认。
比如很多人都认为黑人更有暴力倾向,同样是对面走过来一个人,一个白人和一个黑人,你下意识中更提防后者。
《好奇心日报》曾刊发过,科学作家Princess Ojiaku 的一篇研究文章,里面提到了2010年的一项科学研究:
研究者要求被试者观看视频图像。视频中,白人的手、黑人的手和被紫光灯照亮的手(为表示种族中立)都被针刺痛。在观看视频的同时,研究人员通过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简称 TMS)技术来检测被试者的同情程度:被试者对视频中刺激画面的反应越大,他们对痛苦的同情程度就越高。有意思的是,白人被试者和黑人被试者在看到紫色的手被针刺痛时都表现出了足够的同情。不过,所有的被试者(无论白人还是黑人)在看到不是自己种族同胞被针刺痛手时却都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同情。这次研究还发现,如果一个人在这个内隐联想测验中种族偏见得分较高(意味着他们对自己种族同胞的面孔体现了更多含蓄的偏爱),那么这个人在看到其他种族人遭受痛苦时表现出来的同情反应就越少。
结论是,人们在看到其他种族人遭受痛苦时,大脑中的同情反应会明显的减弱。
比如,当我们受伤时,相比于其他种族人口,医生会习惯性地为黑人开更少的止痛药。
这大概就解释了,为什么2014 年,密苏里州弗格森市的警官达伦·威尔逊将他射*的受害者——黑人青少年迈克尔·布朗(Michael Brown)描述成一个“恶魔”。
没有基本的共情能力,导致不同种族之间对对方的痛苦常常低估。
这和我们有关吗?当然,看看华裔在美国被歧视的新闻就知道了。
前段时间,美国杜克大学生物统计系研究生课程主任向全系学生发邮件,内容是禁止中国人包括学生在校内讲中文。被认为是种族歧视后,该教师已辞职,院系领导发邮件向学生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