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中秋节,不知有多少小伙伴和小编一样被疫情困在校园里呢?
好在疫情虽然能阻止家人之间的团圆,却阻止不了我们与明月的相聚。今年的月圆之夜正是在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当天,小伙伴们别忘了与家人们共享这美好的月色。
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听说今年竟然要“十五圆”了(月亮:我降价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别急,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月亮的那些事儿。
01
十五的月亮十几圆?
实际上,“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只是古人通过观察总结的规律。有人统计过,从公历2005.1.1-2020.12.31共有198个满月,日期分布如下:
农历日期 | 十四 | 十五 | 十六 | 十七 | 总计 |
满月次数 | 2次 | 72次 | 93次 | 31次 | 198次 |
占比 | 1% | 36% | 47% | 16% | _ |
(数据来源:参考资料【1】)
可以看到,满月确实是在十六日这天出现最多,其次是十五日,但也会偶尔出现在十四、十七日。
02
月亮的阴晴圆缺
月亮靠反射太阳光发亮,当月亮与太阳处于不同的相对位置时,便会呈现出不同的形状,这些不同的形状便是月相。
为了更好地理解月相的变化,我们需要补充一些天文小知识。在天文学中,为了方便描述太阳系中天体的位置,有时会用到黄道坐标系。把地球保持球心与自转轴不变,无限放大后得到一个球体(天文学上称之为天球),以黄道为基圈,以经过春分点的黄经圈为始圈, 以春分点为原点组成的天球坐标系便是黄道坐标系;可以简单理解成以黄道面为纬度0°重建的坐标系。
来源:百度百科
黄道坐标系的经度叫做黄经,两个天体的黄经的度数差便是黄经差。
月相示意图。 来源:sohu(有修改)
当月球与太阳的黄经差为0°时,月球恰好处在地球与太阳连线上,在地球上几乎无法看到月亮,此时的月相称为朔月,此时对应农历的初一;
月球绕地球公转,当转到月球与太阳黄经差为90°和270°时,地月连线与地日连线垂直,恰好能看到一半的月亮,此时的月相为上弦月和下弦月,分别对应农历的初八左右与二十三左右;
当月球与太阳黄经差为180°时,月球处在日地连线的延长线上,此时能看到满月,称为望月,通常在农历十五左右出现。
从一个朔月到下一个朔月的变换周期为29.5天,称为朔望月。农历上说的一个月指的就是一个朔望月。
03
月圆之夜在十六?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其实与农历的设计有关。
古代人民以朔月出现的这一天作为初一,而月亮的轨道是个椭圆,从朔月到望月并不总是朔望月的一半,而是会根据月亮的位置略有增减,于是在十五日前后几天都可能出现望月。
至于望月出现在十六日的概率最高,这同样与初一的定义有关。
无论是凌晨还是深夜,只要朔月出现在这一天,都把这一天作为初一。
望月和朔月时间差的期望为14.75天,也就是说,只要朔月出现在初一的06:00以后(即初一已过了0.25天),望月出现的日期便大概率会来到十六日这天。这也就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的原因。
04
朔望月、恒星月与近地月
细心的小伙伴可能已经想到了,月亮的公转周期不是27.3天吗?前面提到的29.5天的朔望月与公转周期有什么区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