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破旧的大客车摇摇晃晃地把我送到师范学院的山脚下,我提起笨重的行李和用网兜装的洗漱用品,刚要下车,抬眼看到一块很醒目的红色条幅,上写着:“XX师范学院欢迎你!”条幅下面是一辆辆绿色卡车,车上的人看到我拎着行李就上前问到:“是来师院的新生吧。”于是把我和行李送上车。卡车穿过熙熙攘攘的大街,爬过通往一座小山的盘山路,大约不到半小时,我看到有两处并排着长长的六层楼房,再往前,车停在一座四层楼房门口,我和其他新生陆续下了车,拎着行李到门口新生接待处报到,有个男生看到我身穿高中时的校服,就问:“你是老乡吧”。于是他很热心地帮我把行李提到四楼,一个住着六十多人的大宿舍。
我们这届一共有两个班,每个班有30人,这两个班的男生加起来有6人,男生在师范学院虽说是稀有产品,不过没有任何一个女生去投之以李,人们都知道是为什么。
每天都是上午有正课,包括语法,听力,精读,泛读,口语交际,中文,心理,下午一般都是公共课和选修课。学习上没有压力,心情也放松了不少,慢慢的就适应下来。不管结果如何,最终,我可算将来能自食其力了。
时间充裕了,阅读是我最喜欢做的事了,古今中外,读过的,没有读过的,都重新阅读一遍,有《基督山伯爵恩仇记》,《红楼梦》《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等。每次去图书室都是抱着一大摞书籍回来,在教室里一坐就是一下午,沉浸在书海里,透过书本,细品百味人生。
除了读书,我还喜欢打排球和篮球,我也是系里篮球主力,每年一度的学院篮球赛,只要我上场,我们外语系就是冠军。冬天,从体育系借来滑冰鞋,我和我的好朋友一起整个下午都在滑冰场上,不能说滑得好,只能说是会滑而已。
因为我们外语系与体育系是一个支部,又因为外语系女生多男生少,体育系男生多女生少,所以我们两个系经常晚上搞联谊舞会。体育系男生负责教我们跳舞,有三步、四步、探戈、伦巴,迪斯科是当时最受热捧了。当然,我也算是跳的好的之一。不过,要强调一下,跳交谊舞时,我总是要跳男步的,因为外语系女多男少,所以,她们都亲切地称我“王哥儿”,还带个儿化音。
师院的生活远比高中丰富多彩,于是开始我人生的各种第一次:第一次与男生密接跳舞,第一次过圣诞节,第一次跳通宵迪斯科,第一次享受免费医疗,第一次享受国家补贴吃饭,第一次集体过生日,还有免费生日早餐,第一次得到授予三好学生的、对我来说都是很贵重的一套布料、一个毛毯、还有一个质量上乘的毛巾被,第一次全系60多人集体坐火车一路高歌去远方春游,第一次我用攒下的一笔钱买了个小型录音机。在那个时代,有台录音机,不管是多大的,都是很时髦很时尚的。
姐姐们对我更是恩爱有加,三姐从外地托人捎来20元和一个笔记本,大姐夫出差顺便送来30元,让我买当时很贵重的刚兴起的羽绒服,四姐夫顺路来学院替四姐来探问,四姐也多次前来表示一下。吃得好,睡得香,钱够花,我很知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