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部电影,也许很多人都看过了,又有多少人细心的去看过介绍和影片背景以及幕后呢?那么接下来就开始为大家详细的说一说吧。这部影片改编自一段真实但却从未被提及的故事,12年美国大使在班加西遇袭身亡,6名CIA外包的前军人在合同期外的情况下自愿留下保护他们,与当地反动分子展开了长达十多个小时的车轮战。这部电影没有刻意塑造英雄,没有刻意烘托氛围,甚至没有特别的高潮和完美的结局,它只是展现了在利比亚的班加西发生的一个对美国的示威暴力冲突事件,整个事件长达十三个小时。
危情13小时
这六位退役下来雇佣兵,虽然没什么特别,强壮的身体,每天坚持体能训练。班加西基地的长官只需要这六位战士听命于自己,保护基地的安全。守护他们这个,本不该存在于利比亚的特殊情报部门。影片中通过对白,他告诉了队长Rone,在班加西的敏感立场。武装冲突来临时,刚刚建立的大使馆被袭击后,这位长官还坚持对队长Rone说:“Stand Down.”。影片公映后,很多节目采访中,几位退役的突击队员回忆,这个词语确实是被某长官在当时使用过的。营救行动之后,是以基地为主线的攻防战,共三波袭击,分三个小节。迈克尔.贝的影片,总是被称为永远停不下来的镜头,一是镜头的移动,二是镜头内,画面里有视觉冲击的爆炸、激烈的追车,敏捷的人物移动,甚至是远景与前景的同时移动,造就了影片给人冲击力更强的感官效果。这部电影也是同样。
危情13小时
前两个小节中,剩余的队员,分散在四座建筑物屋顶,进行紧张的防御战。镜头瞬间变成远景,看到整个场面,之后在平移到另一处中景聚焦。而在第二小节中,进行了紧张情绪的铺垫。导演在第二波袭击来临前,在空荡的第一人称视角,用了快速的推进,传递士兵们望眼欲穿的心里状态,而当地方来袭,又用了同样的推进,交代了局势的紧迫。眼看着对方更多的武装分子潜入,却无法先行攻击,只能等待对方的开火,被动的心里压力极大。而最抓人的部分,同样在第二波攻击里,几次的狙击爆头,让刚刚装填好火箭筒的对方只能自爆,同样的效果,也出现在对方装甲车身上,以及硕大的公交车里,导弹的被迫引爆。几枚重型炸弹,都无一幸免的胎死腹中,其中快感不言而喻。
危情13小时
第三小节的武力升级,出现了经典的旋转坠落。导弹升空,到俯视的追随弹头自由落体,到慢镜头的落地爆炸,这一枚炸弹的重量级,足以震慑人心,将情节的惨烈程度,引向高潮。在这之后,敌人也是弹尽粮绝,而仅剩的小队开始清理战场,队长牺牲,赶来支援的长官也没有躲过炸弹的袭击,一切都来得太突然,令所有人绝望。Oz托着险些炸断的手臂,走出镜头,还有新的人员补上。这里的悲情,是无以复加的。Jack在事后与妻子电话中,只是泣不成声地说,我只是幸运而已,只是因为走运。最然队员们在最后等待返回的飞机时说,如果是其他六位队员,未必可以做到同样的事情,但是他们每个人,都深知自己可以活着回家的幸运。
危情13小时
当所有人看着火力生猛的武装卡车驶向基地大门时,是绝望的,如果你还在等待着决一死战,那么接下来忐忑的确认了来人是友军的结局,似乎让这部影片,沦为了没有高潮的剧情线。一切结束的太突然,上一秒还生死未卜,这一秒就看到了希望,令人久久难以相信这一事实,惊喜到无以言表。然而这就是真实的战场,当时的士兵们,就是经历了这样一场战斗。
危情13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