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推荐的是来自俄罗斯出品的战争片--《穿越火线》。
影片拍摄于2012年,由贾尼克·法伊济耶夫导演,斯维特兰娜·伊万诺娃 / 弗拉季米尔·弗多维琴科夫 / 尤里·库琴科主演,时长120分钟,豆瓣评分6.8分。
影片以2008年发生的俄格五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一位年轻的俄罗斯母亲只身奔赴战场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救出自己儿子的故事。
影片造价1800万美元,是俄罗斯该年度最昂贵的商业片。拍摄中动用了近2000名现役士兵和近万名群众演员。
武器道具不仅有武装直升机、达纳火箭炮和坦克等重型装备,还出动了苏-24轰炸机。
虽然一开头的变形金刚让人感觉有点走错片场,但在熬过了铺垫后的战争场面上,老毛子的确没让人失望。
和好莱坞动辄上亿美元的大片不同的是,俄罗斯战争片在真实感的营造上要明显强于老美。
自从有了电脑特效,好莱坞就越来越依赖这玩意,现在已经有点离了特效不会走路了,过于强调画面的感官刺激,使得电影几乎成了特效的堆积。
而此片在公车中弹和巷战的拍摄中,战术动作、爆炸效果和镜头调度都非常有水准并切合实际。
营造出了紧张、残酷的战争环境又没有拍成士兵都是超人或者血浆满天飞。
作为纯商业片,剧情就不评论了,能基本说得通就算及格。对于开头的变形金刚,也全看自己喜好了,喜欢就是创意十足,不喜欢就是风格不搭。
片中对格鲁吉亚人也没有全盘否定,在片尾安排了个格鲁吉亚士兵驾车相送算是人性的光辉,更像是在影射格鲁吉亚腐朽无能的统治者。
好了,关于影片就介绍到这,下面咱们就来回顾下这震惊世界的五天—俄格战争。
2008年8月8日,是个中国人无比熟悉的日子--北京奥运会正式开幕。就在同一天,俄罗斯和格鲁吉亚这对从前的兄弟之间爆发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
一边是歌舞升平,举国欢腾;一边是战火连天,血肉横飞。那么俄、格两国是为什么打起来的呢?
这事还得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话说19世纪初,崛起的俄罗斯经过多年战争最终将格鲁吉亚吞并。
但自由惯了的格鲁吉亚人转过头就趁着沙俄十月革命自身难保时又独立了。
此时身处格鲁吉亚境内的奥塞梯人没有选择跟着格鲁吉亚走,而是选择了大哥俄罗斯。
这让格鲁吉亚人很恼火,在德国和土耳其的帮助下狠狠修理了这帮“不长眼”的乡下人。
可没等格鲁吉亚人高兴几天,苏联红军来了,不久前刚被修理的奥塞梯人和红军一起又修理了格鲁吉亚人。
1922年,被揍的鼻青脸肿的格鲁吉亚无奈的再次成为苏联的一部分。而奥塞梯也被一分为二,北奥塞梯归俄罗斯管,南奥塞梯归格鲁吉亚,并允许一定程度的自治。
反正都是一家人了,无所谓你的我的,几方在苏联这栋大厦里倒也相安无事。
可本以为能住一辈子的大厦说倒就倒了,一直心怀怨恨的格鲁吉亚立马分了户口本。
和上次一样的是,南奥塞梯再次选择跟着俄老大走。气的格鲁吉亚宣布取消这个逆子的自治权。
南奥塞梯觉得大家都是高加索人,你能独立,我也能独立,双方脾气都不大好,理论了没几句就打起来了。
俄罗斯作为老大哥,硬拉着双方坐下来,最后格鲁吉亚、俄罗斯、南奥塞梯三方在1992年达成《达戈梅斯停火协议》。
由俄格以及南北奥塞梯组成维和部队进驻南奥塞梯,维持和平。就这样一直维持了将近20年。
屋漏偏逢连夜雨,身处格鲁吉亚另一头的阿布哈兹也有样学样的闹起了独立。
格鲁吉亚与阿布哈兹于1994年5月实现停火。俄军再次以维和部队的名义进驻阿布哈兹。
这样一来,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就都形成了事实上的独立,脱离了格鲁吉亚的管辖。
格鲁吉亚这个气啊!自己总共不到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现在又被砍去两块,更他妈袖珍了。
格鲁吉亚觉得都是俄罗斯的错,开始抱美国大腿,不仅暗中支持车臣武装搞事,还哭爹喊娘的要加入“北约”,反正怎么让俄罗斯不爽就怎么来。
新上台的总统萨卡什维利更是一心想要收复失地,奈何作为人口仅有400万,正规军仅有2万人的格鲁吉亚,实力太弱小。
美国出于打压俄罗斯的目的,开始了各种援助,并帮格鲁吉亚从捷克和乌克兰购买了120辆老掉牙的T55、40辆T64坦克。又将近百辆T72坦克送到捷克进行升级改造,更新了火控系统。
觉得自己行了的萨卡什维利一看这几天俄罗斯两个大管家一个参加奥运会去了(普京)、一个去度假了(梅德维耶夫),顿觉天赐良机,耶稣附体,决定立刻开战。
为了迷惑南奥赛梯自治武装,2008年8月7日晚7点,萨卡什维利还装模作样的发表了一通电视讲话,宣布格鲁吉亚政府单方面停火,不再使用武力解决问题,并承诺给南奥赛梯人更高的自主权。
表演过后仅三个小时,格鲁吉亚政府军就兵分三路,对南奥赛梯首府茨欣瓦利发起猛攻。
南奥塞梯自治武装被忽悠不轻外加势单力薄,不到20个小时就丢掉了南奥塞梯大半领土,首府茨欣瓦利也被格军控制。
突如其来的胜利让萨卡什维利手舞足蹈,觉得有美国老大的承诺做背书,居然异想天开想要把俄军一起解决了,下令袭击南奥塞梯的俄罗斯维和部队。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普京得知消息,立刻坐专机直飞北奥塞梯地区主持战事。
俄军的反应更为迅速,驻格俄军在接到总统命令后50分钟就从驻地赶到茨欣瓦利解围。
8月8日,俄军第76空降师空降至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俄陆军最精锐的58集团军在2小时20分钟完成作战准备,迅速开进南奥塞梯。
4万多俄军,在600多辆坦克、1000多辆战车和20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用了不到一天就击败格军,重新占领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
面对俄军排山倒海般的进攻,格军迅速溃败,开始从占领区沿公路后撤,结果公路上成排的格军装甲目标成了俄空军的活靶子,惨状可比海湾战争中的伊拉克部队。
同时,俄黑海舰队封锁阿布哈兹沿岸港口,海军陆战队在格鲁吉亚重镇塞纳基抢滩登陆。另外有4万多人在边界集结随时准备增援。
俄军仅用两天时间就开辟了两条战线,其作战行动速度之快,让美高级军官也承认:“虽然事先已料到俄军的行动速度,可他们实际的行动还是比我们预料的要快得多。”
到8月10日,格鲁吉亚重要城市哥里被俄军占领,首都第比利斯岌岌可危,无奈之下,玩脱了的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向俄罗斯求和。
普京直接没搭理他,命令俄军继续前进。
8月11日,俄军继续对格鲁吉亚重要军事目标枢纽、管道交通枢纽、主要港口和军工企业实施打击,以彻底摧毁格鲁吉亚的战争能力。
面对俄军的攻势,走投无路的萨卡什维利频频向美国总统小布什和北约求援,幻想美国主子关键时刻拉一把。
但战前还信誓旦旦的小布什只说了句“美国人民永远和格鲁吉亚站在一起”,再就没了下文。之前各种“哥俩好”的北约国家也从头到尾趴在墙头观望。
弄的懵逼的萨卡什维利几乎精神崩溃开始狂嚼自己的领带,结果这一幕被新闻记者拍到,沦为全世界笑柄。
8月12日,觉得教训的差不多了的俄军在距离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35公里处停下了脚步,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宣布俄格战争结束。
8月13日,在法国总统萨科齐调停下,冲突各方签署了包括撤军在内的解决南奥塞梯冲突六项原则协议。
8月26日,梅德韦杰夫签署命令,承认了南奥塞梯共和国独立。
此次俄格战争,俄军共有74人死亡,171人负伤,19人失踪,4架战机被击落。格鲁吉亚死亡215人,直接经济损失几十亿美元。
俄格一战,格鲁吉亚彻底失去了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丧失了60%的海岸线,基本上被打残了。
格军闪电出击,先胜后败。俄军以闪电战回击闪电战,在西方国家来不及干预之前迅速结束了战争。
俄军能够如此快速出击,在于预判到位。不仅事先在高加索地区部署了最精锐的58集团军,而且在战前举行了威慑对方的演习行动后装备和弹药并未入库,可谓箭在弦上,就等着格军自己撞过来。
但俄军在这次军事行动中也暴露出在通信、指挥与控制系统方面的弱点。
58集团军副司令阿纳托利·赫鲁廖夫将军就因一时没有现代化通讯设备联系不上部队,不得已用随军记者的民用手机来发命令。
结果被格鲁吉亚的技术侦察部队捕获,招致格军炮击身受重伤,其附近的指挥部也惨遭斩首。
战争之后,普京就命令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立即进行全面军事改革。可以看出,普京对于俄军的表现也是不够满意的。
抛开军事层面,在这场战争中,无论是格鲁吉亚还是南奥塞梯、阿布哈兹,都不过是美俄双方的棋子,一旦沦为棋子,就注定了悲哀和不能自己。
大国争雄,棋子众多。如何做一个在自身价值与合理诉求之间玩平衡的棋子,恐怕要成为今后棋子们的必修课。
--------------------
让电影照进历史
让历史照进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