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冯小刚导演的电影《甲方乙方》上映。故事是这样的,四个年轻人突发奇想,开展了一项名为“好梦一日游”的业务,满足人们的希望和期待,助其美梦成真。他们刚开始营业就吸引了很多人,比如,卖书的老板特别想当巴顿将军;嘴不严实的厨子一直梦想尝尝守口如瓶的滋味;大男子主义的老公想体验受气的滋味……
针对人们未被满足的期待来工作,听起来完全是心理咨询的范畴嘛。人家名字起的也很好——好梦一日游,弗洛伊德不是说过嘛,梦是愿望的满足。
他们的工作流程是这样的:
1、客户——这点跟我们很像,只不过我们把客户称为案主或当事人——找到他们,说明自己想满足的愿望和期待——我们也是这样!
2、跟客户说明他们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签署协议,承诺保密——我们也是这样!!
3、开始服务,创建相应的情境,让客户在里面扮演角色,一定程度上满足客户的愿望——我们也是这样!!!
4、如果服务过程中客户觉得不合适或不舒服,可以及时叫停——我们也是这样!!!!
举个栗子吧,张福贵(傅彪饰)的妻子对他百依百顺,愿打愿骂,见了他跟老鼠见了猫似的。张富贵就琢磨,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他媳妇能这样,肯定是因为受气是一件特别过瘾的事儿——这个逻辑我也是醉了——于是想体验受气的感觉。好梦一日游的工作人员跟他确认,是不是一点儿好脸都不能给,脏活累活都让他干,平时扇几巴掌都是轻的。张福贵一脸幸福的表示,就是这样,千万别手软——这种奇葩男子也是少见呀。于是,场景设置成地主家,张福贵变成了地主家的长工……还不到一天,他就受不了了,主动喊停。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明白了媳妇的不容易,回去之后对媳妇的态度也有了转变。
这个案例比较极端、比较戏剧化,大致传递了两层意思。
一是换位思考的重要性——这在咨询过程中也很常见,主要是让当事人多一些角度看问题,增强反思能力和觉察觉知能力。
第二层意思贯穿整个影片,就是,情境的重要性。电影里面,所有的客户所体验的场景都是人为设置出来的,说的再直白一点儿,都是假的,但这并不影响当事人在这个情境里面投入情感。张福贵置身地主家当长工,虽然这个场景是假的,角色也是假装的——地主和地主婆那极度浮夸和拙劣的演技也在提醒着他——但这不影响张福贵体验到委屈、生气、愤怒等等情绪。
我们的潜意识是分不清“真实的情境”和“假装的真实的情境”的。产生情绪的情境不一定非得是完全真实的情境,只要它像真的、让你产生代入感,那么你就会投注情绪,进而就会对你产生影响。就像你看恐怖片一样,虽然你的理性一再告诉你这是电影、这是假的,但你依然会被吓到,依然会害怕——你的恐惧和害怕跟在真实情境中产生的情绪没有任何区别。
当事人在成长过程中有未被满足的愿望和期待,进而产生一系列的情绪,由于各种原因,情绪没有被处理,压抑到潜意识中——这是很多心理问题的原因。通过设置一个情境,使情绪在这个情境里展现出来,去处理它,去安抚它,进而获得更多的领悟和觉察——这是处理心理问题的一个方式。
当然了,情境的设置是有套路的,甚至非常仪式化;但是这没什么影响,在满满的套路之下,情绪依然浩浩汤汤、奔涌而来。君不见,恋爱中的套路早已昭告天下、尽人皆知,但丝毫不影响无数善男信女使用它,“产生”真情实意。你有无数个理由说服你的理性和意识,但依然阻挡不住潜意识在有套路的情境下产生情绪——这就是命,噢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