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阶段,米夏得了猩红热,被路过的售票员汉娜安慰,这让米夏深受感动。等米夏病情稳定去看望汉娜时,两个人又机缘巧合地开始一段美妙的恋情。汉娜用她的魅力让米夏对生活重新充满了热情和希望,整个电影也充满着欢快的气氛。可是情景一转到法庭,剧情就开始压抑起来了。
谁能想到一个只是脾气有点暴躁的女售票员,真实身份竟然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看守。她不仅一批批地选出将要被处决的犹太人,而且还不为即将被烧死的300多犹太人开门。
既然上了法庭,本不至于极度的压抑,该判刑就判刑好了。可是这场审判却不停地在揭露各种事实。一同被审判的其他女看守满口谎言,还不停地把罪责推向汉娜,一口咬定汉娜是主使,是汉娜一手起草的那一份假口供;审判还从侧面表达出上一场审判针对纳粹的审判并不彻底,不知道有多少集中营,多少看守和军人等为了逃避罪责把事实给掩盖,扭曲,只能等受害者站出来时真相才可能公开,甚至仍然不能完全公开。
米夏为什么不幸呢?因为他掌握着汉娜可以减刑的证据,那就是汉娜自己根本不识字。可是他面对这么一个刽子手,尤其是在法庭上几乎没有一丝愧疚的刽子手,他实在是没法说服自己站出来作证,群众对纳粹的痛恨也让他退却。
于是汉娜被判了终身监禁,其他看守作为从犯只有几年的监禁。
米夏此时也受到了良心的谴责,后来他把自己给汉娜读过的书重新录成录音带寄到了监狱,汉娜对生活也重新燃起了希望。
汉娜也通过米夏的录音带学会了认字,并写信给米夏,但是接到信的米夏又开始退却,这段感情让他终身难忘,可是他却不敢接受汉娜了。因为他去过奥斯维辛,那里的罪恶实在太沉重,可能他还会害怕自己和汉娜的关系被人知晓后会带来的负面效应。
等到汉娜即将刑满释放,两人再次见面,汉娜对米夏的到来很激动,以为对方又重新接受了自己。可是一番交谈后,汉娜知道他对自己做过的事情很介怀,还对她不能向受害者真心悔过而感到极度的失望,两人不欢而散,汉娜也彻底失去了希望,在监狱自尽。
把一部片子拍得反差如此之大,可能是为了让人更加受到触动,从而感受到那场战争的罪恶,感受到良知被战争给泯灭的罪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