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马季曾有一个很好玩的相声《打电话》,这段相声短小精悍又非常有趣,讽刺辛辣又很接地气。
有意思的是,有一种说法是,马季写这段相声其实是为了打广告,当然是自发自愿的,其广而告之的“广告主”则是歌剧《刘三姐》。
为什么是歌剧而不是那部我们熟悉的电影呢,因为马季在相声里唱了一段《山歌好比春江水》,而事实上歌剧《刘三姐》和电影《刘三姐》之间还存在着很多恩恩怨怨的故事。
一、电影《刘三姐》拍摄背景,导演一开始是拒绝的
刘三姐,是广泛流传于我国两广一带的“歌仙”,其原型最早可以上溯到唐中宗时期,而在民间她有很多名字,流传最广的是刘三妹,其他还有刘三姑、刘三妈和刘三太等名号,刘三姐是解放后重新定的名字。
1959年广西省为了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刘三姐”,搞了一次全自治区的文艺汇演,各地专业和业余团队来了上百位“刘三姐”一展歌喉,这让此时正在广西采风的乔羽非常兴奋。
当时电影《五朵金花》正火,片中对歌的桥段非常受欢迎,因此乔羽也想把《刘三姐》搬上银幕,他的想法和广西自治区以及长春电影制片厂很快达成共识,著名导演苏里接受邀请到广西和乔羽面谈。
没想到,苏里看了一场歌舞剧《刘三姐》后大失所望,他认为这剧的剧情太老套,拍成电影只怕不行,但乔羽说服了他:拍电影也不用非得按照歌舞剧的剧情走,咱们可以自己重新编剧。
这样,乔羽负责写剧本,苏里负责分镜头,两个人一个楼上一个楼下合作了12天将剧本写出来,并且迅速通过了审查准备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