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种族问题的电影并不算少,前些年的《触不可及》、《为黛西小姐开车》都讲述了不同肤色人种相处,并最终消除偏见、收获友谊的故事。
而作为除《泰坦尼克号》以外,在内地斩获最高票房的奥斯卡最佳电影,《绿皮书》又有哪些过人之处呢?
02 颠倒的“黑白”
由于历史的成因,在好莱坞电影中,黑人的形象大多为居住在贫民区的暴民,或是站在白人身后木讷的奴仆。似乎黑人的形象早已跟贫穷、毒品、艾滋和犯罪绑到了一起。
但在本片之中,我们看到的却是截然相反的形象。
唐是著名的天才钢琴家,年纪轻轻便已取得博士学位,时常受邀出现在上流社会的晚宴之上。
相比于他的富有,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优雅的谈吐,举手投足之间流露出绅士气质,宛如一个贵族。
而白人托尼,却只是夜总会里面的打手,混迹于社会底层。靠着微薄的薪水养活一家人,一旦夜总会暂时停业,他便入不敷出,为了50美元和人打赌,连吃26个热狗,撑得连腰都弯不下。
这种肤色与地位的错位,颠覆了观众以往的认知,同时也为我们审视种族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这样的设定不但为我们带来许多悬念和趣味,同时也改变了过往此类电影不是简单粗暴的控诉,就是自以为是的同情的单一主题。
以完全平等的姿态讲述消除种族歧视的故事,《绿皮书》不但为种族题材电影开辟了更加多元的主题和表现方式,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跨越种族与阶级的自由平等精神。
03 我是谁?
“如果我不够黑,也不够白,又或不够男人,那请你告诉我,托尼,那我到底算是什么人?”
肤色与社会地位的不相称,对于托尼来讲不是问题,但却让唐丧失对自我的认同,沦为孤家寡人。
一边是被主流社会排斥的黑色皮肤,一边又是手握钞票的富豪,这种相互矛盾的双重身份使得他与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
看上去,他是出入豪门的音乐家,收入优渥受人尊敬,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在白人眼里,一旦走下舞台,他仍然是个黑鬼。
而对黑人来说,他又是那么遥远,乃至出身、经历、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都是那么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