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中专生、服装设计专业……当这些标签和全球数学竞赛12强联系在一起时,姜萍不火都难。
“一名脚踩缝纫机的中专生,吊打名校数学天才”“从无人问津的中专生,到名字传播全中国”……网友如此惊叹这位“天才少女”的一夜成名。
作为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举办以来首位闯进决赛的中专在读生,也是前30名里唯一的女生,姜萍在决赛中的对手,多来自北大、清华、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等海内外名校。正所谓“名满天下,谤亦随之”,在引得一片惊叹的同时,姜萍也遭遇了各种质疑,“答题作弊”“成绩作假”,还有中考成绩、数学月考成绩乃至书写习惯等,都被部分网友一一挖出、评头论足。
沉浸在数学世界中的姜萍。图源:央视新闻
某种意义上,这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情绪。当看到一个人成功,许多人想到的不是当事人的勤奋、自律和优秀,而是人情世故、社会关系、“拼爹”“阴谋论”,如此等等。何况姜萍的身份和她的成绩形成了强烈反差。有人第一时间错愕、进而质疑,似乎也无需大惊小怪。
好在所有专业人士几乎都力挺姜萍。他们对于网友的质疑一一辩驳,让人信服,也基本平复了甚嚣尘上的“阴谋论”“内幕说”。
和姜萍一样在成长过程中被称为“天才少女”的牛津大学数学系在读博士生朱雯琪,对于姜萍的解读或许最有说服力。
她认为,真正热爱数学的人,在解题过程中,会进入“心流”状态,所以,不会关心排名、分数,只是单纯沉浸在解析一道数学题的过程当中,“这也就是数学界为什么频繁出现‘扫地僧’的原因。而姜萍在采访中也提到过类似的状态,只有真正热爱数学的人,才会说出这样的话和懂得这样的状态,所以我相信姜萍。”
英雄不问出处。当专业人士都选择相信中专生姜萍也可以进入全球数学竞赛12强时,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承认她的优秀呢?难道仅仅因为她生活在现实中,而不是在影视剧中?
让人更为担忧的是,当质疑之声逐渐消失,随之而来的又是巨大关注、泼天的流量。
据报道,姜萍就读的涟水中专,连日来,一大早就有人赶来直播;姜萍老家,街头滚动播放大红喜报,涟水、淮安也忙不迭借势做起了文旅宣传。热搜榜上,姜萍及其家庭不停被“消费”,个人隐私被无端放大……
姜萍家乡街头滚动播放的大红喜报。图源:新闻晨报
在一个流量时代,类似的故事屡见不鲜。这显然已经对姜萍形成了极大的干扰,对于她即将进行的全球数学竞赛总决赛和未来人生道路的选择,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经由流量,先造神、再毁神,从众星捧月到众口铄金的闹剧,我们见得多了,我们当然不愿这样的伤害加之于姜萍这样一个可爱、优秀、勤勉的少女身上。
毫无疑问,姜萍值得这个时代关注,但我们关注的点,应该是她对于数学的热爱——姜萍有句话让人印象深刻,为什么喜欢数学?因为她在数学上看到了美感。能拿到今天的成绩,或许也是得益于中专的环境,能让她有更多的时间专注到数学上。这种对于某项事业的专注和热爱,不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和倡导的吗?
图源:新华网
还有姜萍与辅导老师王闰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趣的是,作为“姜萍背后的高人”,王闰秋也参加了此次数学竞赛,最终取得第125名的成绩。“弟子不必不如师”,王闰秋接受采访时云淡风轻的回答,让人如沐春风、回味无穷。
当然,还有对于我们的育人方式的反思——社会关注姜萍,其实也是在关注我们的孩子和教育制度,深层表达的是对破除单一选拔机制、提供多渠道人生出彩机会的诉求。
而对于眼下的姜萍本尊,我们所能做的,是少制造喧嚣,多些真正的鼓励和关爱,宽容对待她未来人生之路的自主选择。我们恳请各路蹭流量的“高手”放过姜萍,给她一张安静的书桌、一个自由成长的环境、一个可以安放自己热爱的空间。
祝福姜萍!而我们最好的祝福,就是不打扰。
作者:龚先生
来源: 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