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的《葬花吟》写在大观园的第一个春天。
这时候,元妃刚刚省亲结束,贾府正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最好时代。然而也就在这个时候,宝黛的爱情遭遇了最严重的威胁。
原本,黛玉与宝玉一起在贾母身边长大,彼此亲密无间,情谊深种。可就在不久前,四大家族中的薛宝钗也住进了贾府。她同样美丽多才,而且还有着黛玉没有的开阔大气。她还随身带着金锁,“金玉良缘”之说甚嚣尘上,如此不能不让敏感的黛玉深感危机。另外,还有一个美丽女孩,也是与宝玉青梅竹马的史湘云也不时来贾府做客,有着和宝玉非同一般的亲密。
更重要的是宝玉,他天生是个暖男,虽然对黛玉很好,但对别的女孩也不错,尤其是对宝钗湘云,他也是宝姐姐长、云妹妹短的,似乎无分彼此,表现得含糊暧昧。
这样的情形,实在让少女有点惊恐担忧。在那个时代,身为大家闺秀的女孩无法直抒胸臆,不可能跟谁表白爱情。黛玉多么希望疼爱她的外祖母能够为自己做主,宝玉能够表明态度。然而外祖母不说话,宝玉也稀里糊涂,她只能不停地跟宝玉吵架怄气,期望宝玉能够理解她的心思,懂得她的无法说出的隐秘。
那天宝玉来潇湘馆看黛玉,两个人借着《西厢记》的戏文互相试探,惹得黛玉落泪。正在这时,袭人来叫宝玉,说贾政找他。宝玉最怕父亲,一听这话,顾不得跟黛玉告别,就赶紧走了。
宝玉匆匆离去,让黛玉忘了自己的委屈,替宝玉担心起来。傍晚时分,她听说宝玉回来了,便想着去怡红院问候他。不想此时天色已晚,怡红院的大门已经关上。黛玉扣门,正在自己闹情绪的晴雯也不问是谁,张口就说:“都睡下了,明天再来罢。”林姑娘高声说道:“是我,还不开门吗?”没想到晴雯回答得十分干脆决绝:“凭你是谁,二爷吩咐,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
晴雯这一句无情冷漠的话,唤起了黛玉的身世之悲,不觉流下眼泪来,让她以为这是宝玉故意的。正在这时,她听到院子里传来宝玉和宝钗的笑声,只觉更加悲伤难过,眼泪更是止不住了。
第二天,才华绝代的黛玉感怀身世,一边葬花,一边吟咏出这首《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首诗是她在爱情路上辗转曲折心思的真实写照,是她对爱情的忐忑与怀疑,也是她对身世命运的感伤,更是她对不可知的未来与命运的深沉叩问。
这是黛玉的叩问,也是千百年来无数红颜女子的迷茫与叹息。
女人生命的花开只有这一季,“试看春尽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而在男权至上的时代,即使是出身豪门显贵,女人也没有自己人生和命运的自主权,婚姻全凭父母长辈的一念之间。也因此,青春与容颜对她们来说,就是最宝贵的财富,是她们用来向男人换取爱与垂怜的资本。
花开一度,就是一生。而爱情婚姻,就是女人的全部,她们怎能不为此迷茫叹息?何止是红楼梦的时代,历史发展到今天,虽然理论上早已实现了男女平等,可在民族文化与世俗伦理的观念中,女性的处境和成长依旧无比艰难,爱情婚姻依旧是评价女性的最重要的指标。而大多数女性自己,也自觉不自觉地放弃努力,追求安逸,依附在男人身后,只想“负责貌美如花”,希望如花容颜换取爱情与尊严。
这样的故事就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一代又一代上演,而过程和结局有悲有喜,幸与不幸全凭侥幸,毫无规律。也因此,“葬花吟”总是让红颜女子感同身受,这也是藏在“葬花吟”背后历史与现实的残酷真相。“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葬花吟”最能引起我们的深深共鸣。
《葬花吟》是对爱情的迷茫与叩问,也是对女性命运的感慨与感伤。《红楼梦》的作者虽然对女性无比深爱与同情,然而限于时代,无法为之找到出路。我们有幸见到了曙光,可这曙光依然需要自己的勇敢与努力:放弃做花的梦想,放下对爱情与婚姻的执念,像男人那样独立与成长,才能担当起自己的命运和人生,不再有“葬花吟”的悲情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