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装影视剧、历史小说中常出现以下桥段:每逢国家到了立储君,通常来讲就是立皇太子的时候,如果皇帝面对众多皇子犹豫不决,便往往会有大臣站出来劝谏“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要求皇帝遵守规制。
古代历来有“太子者,国之根本”之说
明朝的万历皇帝朱翊钧,据说就是因为想立自己喜爱的儿子为太子,与满朝大臣争执不下,这拉锯战一拖就是十五年,最终群臣赢了这一局,如愿以偿的将皇长子推上了太子宝座,也算是维护了他们心目中的道统观念。
古代历来有“太子者,国之根本”之说。所以,这场立储争论被称为国本之争,是明朝万历年间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之一。皇太子是国家未来的帝王,也是现任皇帝的接班人,无怪乎大家会这么高度重视了。从国之储君争论也反映了古代人伦有序、嫡庶有别的礼教秩序。
皇帝自称是天子,拥有三宫六院,佳丽三千,也就是拥有很多妻妾,对于皇子们来说,就会有嫡母、庶母、生母之别。毫无疑问,嫡母自然就是正宫皇后娘娘了,庶母是众位妃嫔,而生母是皇子的生身之母,这个身份有可能是皇后、妃嫔,也有可能是没有名分的宫女。如果是皇后的话,那恭喜这位哥儿,你是正儿八经的嫡子,要是就数你最年长,那得提前叫你一声“小爷”了,前提是得活长些,起码活到立太子的时间。(注:明朝嫡长子出生,一般会在第二年立为皇太子。明宫中有称皇子为哥儿、太子为小爷)
嫡母正妻地位超然
皇室天家是万民表率,而在民间,大凡官宦士绅、商贾富贵人家妻妾也不少。同样的,对于那些人家孩子来说,也会面临皇子们的一样的情况。皇后是皇帝的正妻,在民间的话,嫡母就是孩子他爹明媒正娶的妻子,高大上的名字叫正室,俗称大老婆。庶母就是孩子父亲的小妾,也就是小老婆,说得好听点,会称侧室、次夫人。当然,还有各地不同的乱七八糟的叫法,这里不多阐述。
这个生母就不多说了,跟皇子们生母一个性质,唯一不同的是,这孩子生母有可能是家里下人,比如某个丫鬟。记得某部韩国片子,就讲了一个丫鬟被主人侵犯后,在柴火间偷偷生下了主人公,不过,这个场景确实有点凄凉,不说也罢。甚至呢,还有生母可能不是家里人,这个就比较复杂了,得问那家主人在外头干了什么坏事了。
不管是皇室天家,还是普通民间,嫡母的身份无疑是最重的,毕竟是结发妻子嘛。当然,这是从法理地位上来说,嫡母在家里能不能说得上话,有没有威严,还是要看一家之主的脸色行事。明宪宗宠爱万贵妃,连吴皇后都废了,有的富商花心不死,到处沾花惹草,一些嫡母也只能忍着,不敢吱声。
小妾大多不过得势一时
虽然有的嫡母会很委屈,但是嫡母拥有宗法和财产方面的特有权,是受法律保障的。比如,丈夫死了,在皇室层面,只有皇后百年后才能入葬帝陵陪侍,也只有皇后神主牌入住太庙,而皇后所生皇子,继承大统自不必说。在民间呢,夫死,嫡母才可以进入祠堂;要是当官的,做到一定位置,什么几品夫人的诰命,也是嫡母承接。更不消说,嫡母之子在家族中的正统地位,处于绝对优势。
所以,你别看一些影视剧、小说里各种小妾如何逆袭,怎么了得,如何受宠,要是名分没改变,那也只不过是暂时的,等到男人一死,虽然生前得势,可往后就不好说了,地位立马急转直下,岌岌可危。小妾要是生了孩子,倒还好说,要是零产出,那保不准就被主母找个媒婆远卖他乡了。看吧,无论如何,一般来讲,嫡母只要自己不作死,跟明宪宗吴皇后一样年幼无知,被人利用的话,往往是笑到最后的,她才是最后的胜利者。
古代也有一夫一妻制
时下,不是动不动哪里一出事,就老爱拿临时工来顶包嘛。这孩子的嫡母、庶母、生母的区别,就有点类似这个:嫡母是单位编制的正式工,庶母是合同工,生母中的无名分或者上不了台面者都是临时工。当然,这么来比喻或许不完全吻合,但也可以从中大概看出古代为何强调嫡庶有别了。
现在中国社会早已提倡自由平等思想,法律上实行一夫一妻制,也就几乎不存在嫡庶有别这个问题了。但作为国人,了解我们的祖先,过去的历史也是有助于增长见识,开启民智,助力探索未来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