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部电影中,存在着很多的主题,但归根结底是始终对立的二元结构。
刘承强和高明作为外乡人开小巴,遭到本地人大英子和大头的挤兑,甚至是陷害,这是本地人与外地人的对立;电影镜头中数次用北京四通八达的交通和高耸林立的大楼作为过渡,此时,最扎眼的便是刘承强他们所住的郊区环境,脏乱差且鱼龙混杂,这是市中心与郊区的对立;而在电影情节的安排上,则是两个农村人在城市打拼的过程,其实,这便暗含着城市与农村的对立。
电影中这些刻意放大的对立,并不是为了批判或是讽刺,而只是在呈现一种存在着的现实,从而,让观众更多地理解着我们当下所处的生存环境。而这种对立,也是打拼者必须要跨越过去的坎。因为对立,所以迷茫,因为迷茫,所以,灵魂与肉体渐渐分离,这在居无定所的情况下,又难以获得身份上的认同,却也是所有漂泊者所面临的窘境。
各种对立,从生活到情感上,曾经到至今,一直都存在着。
电影中大英子和大头的出现,其实,从侧面折射出长期存在的地域保护,即使,再怎么努力,都始终无法扭转本地人对于外地人的偏见。于是,导演索性放弃强行地扭转,借用刘承强和高明用山东话喊人上车这一行为,让媒体炒作,从而制造出了不少的笑果,可这种笑果的背后,却是无奈的感叹。
那座暂时寄居的大院,拥挤着各色的人,而这个郊区,俨然成为了外乡人的归宿。他们也只有在夜晚的歌声中,才能得到暂时的休憩,可是,这歌声,却时时刻刻地提醒着他们,漂泊总是一种无根的状态,渐渐被消磨掉的总是最真实的自己。
我们都是和自己赛跑的人,为了更好的未来拼命努力,争取一种意义非凡的胜利,我们都是和自己赛跑的人,为了更好的明天拼命努力,前方没有终点奋斗永不停息。
电影中只出现过两个女性角色,她们分别在放弃了刘承强和高明追求后,出于生存的需求,都选择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一个成为了坐台小姐,一个成为了公司高管。
理想与现实终究存在差距,而认清之后的随波逐流,终究是一种失去自我的表现,无论是肉体还是灵魂。我终于明白了丽娟为什么会在最后,看到刘承强身影的时候,会拼命地追了出去,其实,这是一种城市孤独症的表现,也许,漂泊的苦只有漂泊的人才会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