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你也许并不陌生。
片中的一位老师力排众议组建了一个合唱团,尽心尽力地教孩子们唱歌,最终用音乐拯救了他们的心灵。
其实,在中国,也有这样一个合唱团,它的名字叫“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
合唱团的成员都是河北阜平县马兰村的孩子,他们通过歌唱,不仅改变了自己的精神状态,也改变了整个人生。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稚嫩、清灵的歌声还飞出了太行山,飞向了世界。
2022年2月4日,44个孩子登上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舞台。
他们随着音乐轻轻摇摆,用希腊语演唱了《奥林匹克圣歌》,天籁般的童音让人陶醉、令人心融。
而这个合唱团的筑梦人,便是被网友称为“浪漫老小孩”的邓小岚。
邓小岚深耕18年,一心要把音乐和快乐留在马兰,把梦想和希望带给马兰。
她初心不改,终得梦圆,用行动守护了马兰,用坚守温暖了马兰。
以爱心敬初心
这还要从邓小岚的幼时经历说起。
她的父亲邓拓担任《晋察冀日报》的社长,在数十年的时间里,辗转于莽莽太行和烽火硝烟中游击办报,创下了“一手拿笔,一手拿枪”的奇迹。
而马兰村正是报纸的机关驻地。1943年,日军发动惨绝人寰的大扫荡,为了掩护报社同志,19位乡亲不幸遇难。
也正是在这一年,邓小岚出生。
因时局动荡,她被寄养在一户老乡家长达三年。
中国有句老话,“好处易还,人情难报,滴水之恩,当思涌泉。”
所以,即便日后离开了,她对马兰村依然有着很深的感情。
在她的心里,那段红色的岁月不曾忘记,那座朴素的村庄从未远离。退休后,她也经常回到马兰村看望旧时故人。
2003年清明节,邓小岚和其他人一起为烈士们扫墓。
碰到几个孩子,她问他们会不会唱歌,没想到他们什么也不会。
孩子们望向她的眼神里,流露着羞怯,掩藏着不安。
只一瞬间,邓小岚的心就被刺痛了。
从小喜欢艺术的她深知没有音乐的人生太苍白,当即决定教孩子们唱歌。
返城之后,她就号召兄弟姐妹捐款,又回村把破破烂烂的教室翻修一新,还专门建了一间音乐教室。
她还呼吁亲朋好友募集乐器,后来全部运到马兰。
而她也成为村里第一位音乐老师,教孩子们钢琴、小提琴、吉他等。每年都有将近一半的时间,她要待在那里教授音乐。
一开始,孩子们并没有太大兴趣,她就手把手地教他们识谱、拉琴,还想方设法去启发孩子们的灵感,比如敲击生活中常见的勺子、铃铛等,让他们感受韵律的变化。
天气好的时候,她还带他们去山里听啁啾鸟语,去溪边听叮咚水声。
时间长了,孩子们尝到了甜头,态度也转变了。邓小岚很开心,选了6个孩子,组建了马兰小乐队。
从此,胭脂河畔,有了宛转悠扬的琴声;铁贯山下,也有了澄澈灵动的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