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言背后》通过在小剧场里搭建审讯室,让故事的展开和人物的碰撞浓缩在小小的审讯室里,通过压缩的环境加重情绪的浓度。开场冷白色的灯光打在场中,一个带着头套的男性以一种离奇的方式登场,一开始就吊足了观众的口味,也让人对这背后的故事充满了兴趣。
日式悬疑往往运用气氛和反转渲染故事悬疑的氛围,带着头套的中学校长西村俊雄摘下头套,警察黑田胜平拿着茶杯和文件夹走进审讯室,才让人恍然大悟到,原来不是绑架而是凶*案的审讯现场,接着警察以保护嫌疑人隐私为由,解释了头套的由来。故事就在警察和校长的一言一语你来我往之间,开始对死者山下由美死亡的真相的探索。
《谎言背后》的真相从来都不是推理故事所要讲述的重点,真相背后的意义才是引人深思的部分。故事里西村俊雄校长的女儿洋子霸凌了山下由美的女儿纱织,并导致了纱织的死亡,山下由美用看似谋*的自*让纱织的遗书得以保存,纱织的父亲前刑警黑田胜美以审讯的形式逼迫西村校长承认自己的罪行,并且通过绑架洋子的方式制裁和报复罪恶。全剧最大的反转来自结局,当校长通过谎言逃避法律的审判,但他最终却难逃人的审判,“警察”化身罪恶的审判者和复仇者,封死房间的锤子当当的声音不仅敲击在墙上,也像一颗钉子敲进了观众的心中,不禁让人思考程序正义和事实正义之间的取舍,如果法律无法制止罪恶,是否暴行才能制裁暴行。
话剧的推进基本遵循校长说谎-警察拿出证据反驳这一套路循环,整体偏向于剧本*式悬疑解密结构,通过层出不穷的新线索打破谎言揭示真相,新线索的出现则往往通过警察黑田胜美文件夹里的文件,以抽取线索卡的形式,剥洋葱一般一步步逼近真相。
在剧情的推理过程中,对舞台的运用不时让人眼前一亮。校长西村俊雄首次讲述和山下由美之间的故事的时候,舞台中间忽然打开,房间的出现,瞬间开启了审讯室之外新的场景,让单纯的语言陈述变成了眼前生动的画面,在台词的魅力之外叠加了视觉的冲击;故事的终末,让被霸凌者洋子的遗书化作漫天飞舞的纸张从天空飘落,鲜红的灯光染红了整个舞台空间,当语言文字被赋予实体的承载形式,舞台的力量让它越过时空的距离直接击中人心。
故事一开始警察就强调审讯室单向玻璃的设置,声音出场的工藤警官似乎就存在于观众席的周遭,让观众成似乎也站在了参与审判的角度,享受小剧场沉浸式审判席的体验。而在揭示故事真相之后,在处在原生家庭和网络暴力伤害这一情节设计上,西村校长直接打破第四堵墙,走进观众席,对麻木不仁的看客、信息时代沉默的“围观者”进行批判,也跨过了观众,超越时空的限制对这背后䣌现象进行观点的输出。
可以看得出来,编剧通过剧情对校园霸凌、网络暴力、原生家庭、两性对立以及受害者有罪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批判,但是由于观点输出过多,显得有较重的说教意味,也让整体剧情呈现出拖沓冗余,失去了悬疑推理主题最为重要的紧凑感,或许在剧情的取舍和落笔的轻重上可以再进行一定程度的处理,更能让故事深入人心。再有就是西村洋子出场的部分,无声的挣扎也会比平铺的陈述更有冲击力,一定程度的留白也未必不比清晰的交代能够说清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