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补习班里闫主任是应试教育的代表,他有一个儿子,在他三岁的时候收养了他,用满腔的父爱去培育他,儿子也不负众望,获得了当届省状元,还是传递火炬的火炬手,前途无量。
但是在他大二那年第一次考试失败,遇到了人生的第一个挫折,他哭喊着想找闫主任聊聊,可是闫主任根本不理他,原因可能是觉得一个男人有困难就要默默承受,遇到挫折就要勇敢地战胜它,这么小的问题自己都解决不了以后遇到大的问题该怎么办。求助无果的“省状元”选择跳楼轻生,虽然救活了但是人疯了,后半生基本废了。
人生最打脸的莫过于此:一面是满墙的状元榜,一面是疯子一样的儿子,没有比这个更讽刺的了。
心理咨询师李子勋老师在多年的咨询工作中发现一些父母有着非常正确的教育方法,却有非常糟糕的亲子关系,他们中有些人还是教育家,教育别人头头是道,但是教育自己的孩子却不行。因为他们太重视教育了,忽视了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总是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你应该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他们知道哪些教育理论是最前沿的,哪些方法是最有效的,但是却忽略了孩子这个最真实的人——作为一个人需要什么。
岸见一郎也曾说过,只有建立有效良好的关系,无法建立良好的关系就无法有效地指导。而建立有效良好的关系的唯一且正确的方法就是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满足孩子不同时期真正的需要。
闫主任的儿子小的时候,闫主任也曾用满腔的父爱去陪伴他,及时回应他的各种需要。但是孩子考上大学以后,他就想当然的觉得孩子应该能独立解决各种问题,他自己塑造了一个理想中的孩子。他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当年的省高考状元竟然也会遇到挫折,竟然也有失败,所以他自然也无法也不愿了解孩子当时需要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