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符琼尹
编辑 | 吴燕雨
过去一年,剧集市场爆款难求。年中播放量181亿、145亿的《延禧攻略》《如懿传》是为数不多可以算有热度的代表作。若没有年底创下1.419%收视、豆瓣8.9分的年度国产剧最高分的《大江大河》,2018年剧集市场的收尾或许会更加狼狈。
要知道,2017年可是剧集爆款频出的一年。上半年,有实时收视率破7%,打破近十年国产剧收视纪录的《人民的名义》;也有播放量高达450亿、375亿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楚乔传》;暑期还有引发高讨论度的《我的前半生》《那年花开月正圆》。纯网剧方面,《河神》《白夜追凶》《无证之罪》等一批高质量网剧也频频靠口碑逆袭。
相比之下,2018年的剧集表现被2017年全面碾压。根据艾漫数据,2018年只有13部台播剧收视破1%,远低于2017年22部和2016年的29部。2017年的收视冠军《人民的名义》收视3.66%,而2018年的收视冠军为CSM52平均收视率1.56%的《恋爱先生》,这个成绩在2017年只能排在第6位。
收视率遇冷的同时,网播量也不容乐观。据艺恩数据显示,2017年,共11部剧集破百亿,而2018年破百亿的剧集仅有6部。
2018年剧集网络播放量排名(来源:艺恩数据)
爆款少,但剧集总体数量却不少。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官网显示,截至2018年11月,2018年全国电视剧备案公示总量为1091部、43084集,相比去年同期的1061部增加了30部。
然而,电视剧数量的增加带来的似乎是更多的平庸,多部行业内预期颇高的“年度大戏”、剧王“种子选手”的剧集均表现不佳;往年总扛起收视率和网播量的古装剧在今年也受到限制……
尽管表现不佳,但毒眸认为,2018年的剧集市场却并非不值得总结,相反,这一年的种种变化,已经为下一阶段的剧集市场埋下了伏笔——
网台关系在2018年出现了明显的转移。当视频平台不断加码自制内容,且持续深耕圈层、探索更多形式以满足用户需求时,“巨人转身慢”的电视台与平台之间的距离,除了用户,还有更多精品内容。
如今,我们在谈及剧集时会习惯性用以概括的“电视剧”概念,似乎需要被重新思考定义,市场离“电视剧”概念的消失,还有多久?
一、台网关系彻底转移,电视剧正在“消失”
从先台后网、台网联动到先网后台,排播方式在2018年出现了明显转变——《延禧攻略》《如懿传》等网剧在网络平台收官后两个月内,便登陆浙江、江苏等一线卫视。这背后,是视频平台和电视台的地位在明显对调。
这种如今看来十分常见的操作,在2017年还并不容易。就在2017年,《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还因排播引起风波。
该剧曾计划提前一周于电视台上线,优酷付费会员可领先电视台观看10集。在原定播出的6月15日,优酷突然于微博宣布,排播方式变为付费会员提前电视台19.5个小时观看,并向广大会员致歉并赔偿。这一事件,被一些从业者视为是一线卫视黄金档对台网联动“最后的妥协”。
当时说的电视台对排播方式还存在一定话语权,“会员抢先看”模式还基本只适用于平台自制剧,台网联播剧只能享受会员免广告等服务,收看时间与非会员一样,要等到播出的第二天凌晨。
而到了2018年,电视台对排播的这种“防守”逐渐被日益强大的视频平台瓦解,付费会员已经能给电视台观众剧透一周黄金档大剧的剧情了。
2018年,《琅琊榜之风起长林》于北京卫视黄金档播出,同时也成为第一部在一线卫视黄金档采用“网络付费会员抢先看一周”排播的剧集;“会员一次性看全集”模式也在2018年引来了一次小爆发,《芸汐传》《为了你我愿意热爱整个世界》《天乩之白蛇传说》《来自海洋的你》等剧均采用此模式播出。
排播方式改变的背后,是台网关系的倾斜。曾几何时,网剧还是LOW的代名词,在一线卫视作为“电视剧”播出,才是一部剧的圆满结局。如今,“阶级”已被打破,网剧开始纷纷向电视台反向输出。
早期,这种反向输出还存在较长的“窗口期”——2018年4月,网剧《最好的我们》在电视台播出,不过,从网播完结到上星播出,隔了足足2年之久;另一部反向输出的网剧《一起同过窗》,也是在2016年网播后,隔了一年半登上卫视。
《最好的我们》之后,“窗口期”不断缩短,热门网剧在播出后短时间内就可登录一线卫视。《天坑鹰猎》在其未收官时就已在东方卫视播出;《延禧攻略》《如懿传》则在网播后两个月出现在一线卫视。
看似不经意的变化,实则是台网关系的对调,更是用户对观看渠道的选择发生了变化,他们彻底完成了从电视台向视频网站的迁移。
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少了——云合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至2018年上半年间,电视台的开机率由64.5%下降为52.5%。《2018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近半数网络视频用户不再接触传统媒体,50后、60后受众群也在远离传统媒体。
数据来源:云合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