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在哪儿歌曲,幸福在哪儿歌曲视频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4-07-31 03:31:01

盛红

“金沙江水流淌春蚕之乡,川滇的古通道璀璨绽放。宁静致远康养福地吉祥,幸福的歌唱人间天堂。”我是被这深情的歌声带到宁南的。它跟随我从成都出发,像一只蝴蝶穿过五月的阳光和风,穿过飞驰而过的村庄和河流,穿过桥梁隧道和山岗,再一次栖息在那片神奇的大凉山上,也就是歌里唱的人间天堂宁南县。我从宁南县南郊元宝山麓一个叫凯地里拉的地方开启了一段幸福宁南的寻访之旅。

凯地里拉,意即令人向往的地方。我在诗意的名字里,已然幻化出无穷的想象。农历小满之后,满眼的葱绿更加丰满。尽管烈日炎炎,凤凰树依然花红叶绿,池塘的睡莲张开绯红的笑脸又在夜色降临前悄悄合上,数不胜数的各种热带植物铺成凯地里拉温泉山庄的背景,一个个蓝色透明的汤池则变成葱绿园林的点缀和眼睛。握手寒暄间,宁南人不经意便递上了四张金字名片,“中国蚕乡在宁南,康养福地在宁南,大国重器在宁南,阳光香城在宁南”……似乎只是牵出了个线头,不过已经吓了我一大跳,在这个人口不到21万,总面积仅1670.29平方千米的四川省西南边陲小县城里,原来竟藏着这么多的“秘密武器”?而透过他们波澜不惊的笑容,仿佛这一切又是那么平静自然,如同满山遍野摇曳多姿的桑树林,就长在他们日常的生活间。

1

幸福在哪儿歌曲,幸福在哪儿歌曲视频(1)

蚕丝

身体与心灵,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身体才刚上路,心灵的绽放已经从一场味蕾的全接触开始欲罢不能了。正是这场叶之宴,桑之舞,如同南丝路上照进来的一束光,瞬间将宁南人千年种桑养蚕的历史徐徐翻开,一页页一幕幕都如此动人心弦。一杯慢慢化开的桑叶茶,清香扑鼻,一道道精美的菜肴迷惑了双眼,那一片片绿色的桑叶,变成汁,变成饼,变成汤,变成饺,变成糕,变成蚕蛹的温床,变成鱼肉的船桨,变成青绿的山蛮,变成金黄的脆响,变成餐桌上的健康美味,变成身体里温暖的补给和放心的营养。桑叶桑根桑椹蚕蛹,每一道菜品皆与桑或蚕有关,所有舌尖上的跳动皆与宁南人的勤劳和智慧关联。在宁南人的生活哲学里,这是一片叶子对人类的深情和无私无畏的奉献。

桑生万物,产济天下。宁南县总共13个乡镇,七八天里我们在骄阳似火的天气里走了十来个镇,所到之处,几乎10万以上的农户都在栽桑养蚕。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当地县委县政府将过去零星养蚕变成一项富民产业开始下大力气扶持,蚕桑逐步发展成宁南县的支柱产业之一。经过四十多年的辛勤耕耘,尤其是在南丝路集团的带动下,全县30万亩桑园常绿常青,年产30多万张蚕茧让蚕农有了稳定收入,养蚕缫丝食用菌繁育、已开发的20多项深加工产品带动就业岗位无数。南丝路集团也将蚕桑为主的全产业链综合产值做到了30多个亿,有了多个规模化量产养殖与生产基地,升级了仓储、物流、交易、现代化数据监控中心,达成多个世界第一和全国第一。“春蚕到死丝方尽”,宁南人将桑这种植物从叶到枝到根发挥到极致,将全身是宝的蚕从丝到茧到蚕沙利用到极致,宁南的这张蚕桑之乡的名片沿着金沙江文明漂洋过海,顺达天下。

幸福在哪儿歌曲,幸福在哪儿歌曲视频(2)

红土地

这份幸福首先是属于宁南人的,念兹及兹,心生欢喜。在凉山州彝族的语言里就没有桑树这个词,他们直接管桑树叫粮食,桑不仅是蚕的粮食,也是人的粮食,从物质到精神。在大同镇,当我们刚刚走出成片的花卉基地,还沉浸在红土地上开花时节美不胜收的幻觉中,一对从库区移民过来住在新建安置点的夫妇,从平整的乡道上架着一辆小型三轮车而来,一只机灵的小狗紧随其后。他们的后箱里满满的是新采摘的还带着阳光味儿的桑叶,脸上是亮晶晶的汗水和腼腆的微笑。一番闲聊中,他们的一句话让我记住了,150多平的房子宽敞得很,平常就老两口住。挣的钱也够花了,没啥不满足的……原来,宁南人的幸福就藏在这一片片大如蒲扇厚如铜钱、郁郁葱葱的桑叶里,藏在一年五季,一个个椭圆的茧一根根银色的丝线里。

2

宁静致远,南国天府,是谓宁南。或许是上天对宁南的偏爱,一边傍依金沙江水系,还有黑水河和13条山溪日夜不停地滋养着这片土地。从古至今,人类的聚居无不首选依山傍水的地方,而宁南历史上作为一条连接川、滇的古通道,早在五、六千年前即留下人类栖息的足迹。

生生不息的烟火宁南,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耕时代跋涉而来,如今早已旧貌换新颜。它让我第一次如此近地听到从土地里发出的生长的声音,他们构成了宁南美妙乡村图景里对新式农民的各种称呼,除了桑农,还有粮农、菜农、果农、烟农,花农,甚至鸟农、石农……他们是农仿佛又不全是。他们是时代呼唤下代表着多个行业的产业工人式农民。他们依托着土地,在乡村振兴中振兴着乡村,他们又不完全依赖土地,眼睛里还装着外面的世界。

风吹过,江水微澜。沿着金沙江走进华弹镇的大棚蔬菜基地,顺着黑水河行过松新镇碧窝村碧海连天的蚕桑长廓,迎着太阳穿过宁远镇桃花村成片的蟠桃林,李子园,爬上石梨镇高海拔地区大地雕刻般的层层水稻田,在声声鸟鸣里穿越到竹寿镇联合村的摄鸟天堂,行走的记忆里,天蓝水阔,碧波荡漾。采桑姑娘们飘飞的裙袂,缫丝女工们舞蹈般熟练的动作,凉粉西施魔术般自制的美味卷粉、凉虾,每天都被一张张满是汗水的笑脸所打动。华弹镇金沙村支部*杨成奎,白鹤滩水电站建站让他们一家成了移民,住进了移民村。他曾一度外出做生意,但尚未被淹没的土地因为没人耕种成了荒地,这让他无法安宁。土地是农民的根,所谓故土难离,难离的除了乡情就是那片生养过的土地。他毅然决定返回家乡,搞起了大棚经济。随着收入逐年上升,便有了吸石效应,在他的带动下,原来外出的乡亲们纷纷归田,既栽桑养蚕,也栽种各类蔬菜玉米,一年四季供应周边城镇的餐桌,不仅有了生计,还守住了家园。当我从他手里接过刚刚离开枝垭,饱满又新鲜的蕃茄送进嘴里时,汁水飞溅中,一股清甜的滋味瞬时消除了头顶的暑气,也在心里弥漫开来。

立夏未至,而酷暑先至。走进宁远镇福泉村,58岁的果农陈顺林朴实的外表,憨厚的微笑倒像是烈日下的一把蒲扇,微微扇动中顿时让人心静自然凉了。不善言词的他说起种枇杷脸上的笑容多了,话也密起来。从修枝套袋收果,一套一套的,再没有比他更熟悉自己的果园和果树了,在当地1000多户种枇杷的同行中,论专业技术他有点小小的傲骄,加上种草莓玉米养蚕子,一年少说也有十来万的年收入,闲时帮着带带孙子,陈顺林对现在的日子很知足。

与陈顺林同岁又同为果农的陈世文,算得上宁远镇桃花村的种桃大户了。穿行在整齐的蟠桃林里,阳光透过树梢照进来,枝繁叶茂的树上已经密密地挂了果,正呈现出丰收在望的景象。个子不高,黑黑瘦瘦的陈世文站在树阴下悠悠地回忆说,2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很多人都想弄点啥都没弄成,我把这片以30年的租期租下来后,开始种桃树,前后投了近20万,平均每年就有20多万的稳定收入。这几年村里以合作社的名义组织观光旅游,我是合作社的大*,今年光门票收入就分了7万多。他一边说着一边嘿嘿地笑着。“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村桃花映小楼”,虽然已经过了桃花盛开的浪漫春景,但我仿佛依然看见十里桃花源姹紫嫣红、恣意绽放的盛况,“想你的风,还是吹到了桃花村”,那是果香的味道,阳光的味道,更是幸福的味道。

幸福在哪儿歌曲,幸福在哪儿歌曲视频(3)

网红主播吴钢夫妇

相似却又存有骨子里不同的吴钢,是宁远镇福泉村的一名网红主播。走进宁南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眼前是一个整洁宽敞的院子、土黄色外墙的平房和一幢两层小楼,37岁的吴钢皮肤黝黑,双眼却炯炯有神。他的爱人是一位漂亮的布依族姑娘,走进实景呈现的平房,这里完全按布依族的生活日常布置,不同的是,那一桌一柜一几一凳都是有年代的收藏。吴钢说大多是明清家具,至少有150年的历史了。吴钢是从大学里参军入的伍,在甘肃当了五年的兵,转业回乡后除了完成学业、种地,还带着乡亲成立了合作社,注册了抖音号,做起了电商,主要推广家乡的水果和各种土特产,已经有5000多的粉丝长期关注,今年仅线上卖枇杷收入就翻了四倍。吴钢介绍说,家乡种枇杷缺技术,他们就请来农科院的专家做指导,对果树改良,产量一下子就上去了。他又说,他和爱人一周六天做直播,不仅推广产品,也宣传家乡,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在他的直播间,我不仅看到各类宁南土特产,还有穿着布依族服饰和长衫布鞋的一对年轻夫妇,带着对家乡的深情,正奔赴在自由的盛夏和热爱的路上。

他们又让我想起在白鹤滩镇邂逅的小董,那位不到30岁的年轻人和兄弟一起开了一个建材商铺,有家有孩子,生意有起有落。但喜欢摄影的他一有空就端着相机记录家乡的点点变化,记录他眼里的生活之美,并且通过抖音以及圈友分享出去,同时也用手中的技能免费帮助身边人。他们把平常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眼里既有光亮又脚踏实地,这不正是幸福生活的真谛么?

3

继续问农,问农的深处是寻找幸福的密码。想起宋代大文豪欧阳修的一首诗:“周郊彻楚垧,旧相拥新旌。路识青山在,人今白首行。问农穿稻野,候节见梅英。腰组人稀识,偏应邸吏惊。”而今当我走在问农的路上,自然无人识我是谁,既没有旧相也没有新旌,既非官吏亦非文豪,他们无须准备更不用表演。而我的眼睛和耳朵却一刻不得停,有的都是一波接一波的新奇和震荡,一如每天扑面而来的热浪,一如鲁南山顶的狂风。

幸福在哪儿歌曲,幸福在哪儿歌曲视频(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