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巴赫《哥德堡变奏曲》,来自1955年的古尔德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Goldberg Variations BWV 988),为德国巴洛克时期作曲家、音乐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为大键琴创作的一部作品,以首演奏者约翰·戈特利布·哥德堡(Johann Gottlieb Goldberg)的名字命名,共包含一个主题和三十个变奏,首次发表于1741年,被认为是变奏曲样式中最为重要的典范。
《哥德堡变奏曲》是巴赫的键盘作品杰作,堪称古往今来音乐结构领域的最高峰,但在20世纪之前,几乎无人演奏它。直到20世纪前半叶,女大键琴家兰多夫斯卡(Landowska)才公开演奏及录音。之后,1955年加拿大钢琴家格伦·古尔德将其选作自己的第一张录音作品。而现在,哥德堡变奏被视为巴赫作品中最重要的变奏曲之一。20世纪是演绎的世纪,表演者备受瞩目并以影像进入历史,不少湮没的乐曲也随之新生。从沧海遗珠到举世闻名,《哥德堡变奏曲》始终凝聚在一股宁静的气氛中,它本来就是用来消磨永夜的。俄国驻德累斯顿大使凯瑟林伯爵常失眠,需听琴方能进入一帘幽梦,而每次都是由哥德堡抚琴陪侍入眠。哥德堡苦于无新曲,只得求助于老师巴赫,巴赫为此写了一套变奏曲,巴赫也因此得到了一只装满100枚路易的金杯为酬劳,你能想象这是一部伟大神秘的催眠曲吗?这部巴赫晚期在莱比锡时代的作品原名叫做《有各种变奏的咏叹调》。由于长期用眼过度,创作期间巴赫视力已开始减退,后来因白内障栽倒在招摇撞骗的眼科医生约翰·泰勒手下,做完手术后因感染去世。
“钢琴怪杰”、“巴赫作品最佳代言人”古尔德1955年灌录巴赫《哥德堡变奏曲》为其第一张录音,也是他个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受到无数乐评与乐迷的推崇,让当时仅23岁的他一举站上世界舞台,属于他与巴赫《哥德堡变奏曲》的传奇也就此展开。
时至今日,我们再重新聆听古尔德这套《哥德堡变奏曲》录音,还是能够感受得到他在这套曲目中所发展出的独特审美观,让此变得比用任何其他音乐美学体系的诠释更具有说服力。
例如:古尔德在《哥德堡变奏曲》的声部处理和歌唱性,以一种现代数位化的发声法在弹奏钢琴,由此延伸到他的巴赫弹奏在声部音量平衡上的独特比例——几乎每一个声部都在歌唱,且不会特别强烈地突显主、副声部,在均匀触键间却又完全理性而不弹起伏地呈现音与音之间的连贯。
“古尔德早先的演释富于朝气,以力量和自由为本”——评论家们这样写道。
而这也是为什么即使那么多年过去,1955年版的古尔德《哥德堡变奏曲》仍旧深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再多的讨论与研究都不如直接透过音乐,让好奇的乐迷们检验这位惊世钢琴家如何以这套作品征服整个古典音乐界。
古尔德的音乐生涯始于《哥德堡变奏曲》,又终于《哥德堡变奏曲》。
1981年(古尔德逝世前一年)在录音室内再度灌录的《哥德堡变奏曲》向来被誉为是真正伟大的“哥德堡”,26年后的古尔德在演奏时适当地放慢了演奏速度,耗时50多分钟完成灌录,以一种更加虔诚的心境演奏它,严肃而柔情,且更具有深层的感染力,音乐的呈现也更具立体感。
晚期的重新诠释,心灵的感受更加深刻,以较慢的速度弹奏,让音乐更具温度,达至人琴合一的境界,超越了乐曲,也超越了古尔德本人。
年少和弥留之际的两版演奏,就像是古尔德对自己的人生所交出的答卷。我们不仅能从中领略这一伟大杰作的风采,亦可以在变化的音符中窥探钢琴怪杰传奇又令人唏嘘的一生。#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