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中一共演绎了四个孩子的成长:爱逃跑的小癞子、坚硬的小石头、脆而细腻的小豆子以及第四个出场的:小四。
正文小四出场小四儿第一次正式出场是在关师傅的灵堂上,小楼和蝶衣送走其他弟子,看到小四儿一个人跪在灵堂前:
短短几句话让人了解到三个信息:
1、无家可归,是蝶衣捡回来的那个孩子;
2、想成角儿;
3、认同“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的道理。
现在的小四像极了当初因逃跑被师傅教训后幡然醒悟的蝶衣,蝶衣此时此刻内心产生了共鸣,决定收养他并收他为徒,要将他打造成一个京剧名角儿。
蝶衣此刻的心情和每一位父母的心情一样,要将这个孩子带上正路,避免走弯路,尽可能免受各种磨难,弥补自己的遗憾!
然而蝶衣和小四却上演了一个现代版:农夫与蛇的故事。
很多人都不喜欢小四,认为他忘恩负义,是一个龌龊小人。那么,究竟是发生了什么,让原本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京剧名角儿的人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在这里引用张丰毅在《人民的名义》里的话:喜欢不喜欢不是标准,说事。
自我辩解在“审判”小四儿之前,先看下他的自辩:
他的证词是否合理呢?看下他的人生大事脉络表:
1、1932年,蝶衣把小四带回戏院;
2、1945年,抗战胜利,蝶衣把小四带回家;
3、戏院里蝶衣和国民党军队发生矛盾,菊仙对他说:“四儿,你下去跟经理说:别闹出事儿来”;
4、蝶衣第二次给小楼送剑:“四儿”,“段师傅收下了”;
5、1949年解放北平庆典,那坤:“四儿,要什么给人家什么,可千万别动手”;小四儿看到了新社会;
6、蝶衣戒毒,“四儿,快去叫段老板去”;小四儿看到了大戏霸袁世卿的陨落,之后欣喜若狂走了“近道”;蝶衣戒毒期间小四儿没有管,回答说“开会去了”遭菊仙掌掴;
7、1956年,戏院里讨论京剧,小四儿公开顶撞蝶衣后收拾行囊离开;
8、小四儿抢了蝶衣的虞姬角色;
9、1966年,文革期间批斗段小楼和程蝶衣;
10、作茧自缚、悲剧收场。
(注:那坤说把戏院交给国家应该是指1956年中国完成公私合营,之后蝶衣说二十二年没在一起唱戏,预估是1978年,二十二年前正是1956年)
小结
1、蝶衣帮助过小四儿两次,先把他抱回戏院后带他回家收他为徒,对他有恩;
2、但是蝶衣从1945年把小四儿带回来,到1956年师徒二人分道扬镳,长达11年里,从未演过蝶衣教小四戏,反倒是一次又一次的使唤小四儿,并且是因为个人事情,和京剧毫无关联。
3、这十一年里蝶衣一直为小楼的事黯然伤神,有四年时间都在抽大烟,蝶衣恐怕并没有抽出多少时间教小四儿唱戏。以至于小四儿最后对蝶衣说的话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一定依据。
蝶衣对小四有恩不假,但却没有给他想要的:成角。
小四儿刚拜师时心中会有一丝窃喜:拜了一位名师,将来成角有望!可当他近距离接触蝶衣,了解到他的私生活时,又让他大失所望!
人生抉择他在旧社会长大,刚开始时总是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师傅让他干什么就干什么,后来时代变迁为他带来了新社会理念!
当他在解放北平庆典上听到:“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时”,他的心正在蠢蠢欲动,他看到了人生的希望!
随后,在一片声讨中,一代戏霸袁世卿的戏剧时代落幕了!他此时此刻心中想的是:这的确是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连袁世卿这样的戏霸都能垮台,更何况程蝶衣。
便积极加入这个大家庭,回去的时候走了一条“近道”,这条近道是当初小癞子带着小豆子一起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