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惊梦是什么典故,游园惊梦讲述了怎样的故事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4-12-19 14:33:01


游园惊梦是什么典故,游园惊梦讲述了怎样的故事(1)

《牡丹亭》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经典剧目被改编为多种形式

《游园惊梦》是中国传统戏曲《牡丹亭》的一个曲目。作者为中国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其中最为引人入胜的当属杜丽娘与柳梦梅那亦真亦幻的爱情故事:

杜丽娘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一日,背着父母和塾师,和丫环春香到后花园游春,花香鸟语,触景伤情,游倦之后,回房休息。在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在花园中相会,并有许多花神一起来为他们做媒。回来后竟然梦中与一手持折柳的公子在花园内有了一番云雨之情,在梦醒之后独自入后花园寻找梦里多情郎。杜丽娘的母亲来到床前将女儿唤醒,母亲看见女儿神情恍惚;嘱咐她以后少去后花园。杜丽娘虽然应允,但心里仍在追恋梦境,不久竟忧郁成疾,因情而死,又死而复生的故事。由此,也就有了《牡丹亭》中杜丽娘“游园”、“惊梦”和“寻梦”等几段戏。

01“为情作使”,《牡丹亭》的问世令人感受生命的力量,一时间“家传户诵”

汤显祖的《牡丹亭》放在现在来看,也依然有着明显的进步意义,更别说在当时问世之初,震撼了多少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心灵,在这之前,中国最具影响的爱情题材戏剧作品是《西厢记》。曾有评价说《牡丹亭》作品出来后,“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五),堪称中国戏曲史上最伟大的传奇浪漫主义杰作。

为什么汤显祖能以一己之力将中国古代戏曲创作再推至一个新的高峰,成就《牡丹亭》这样的戏曲佳作呢?

游园惊梦是什么典故,游园惊梦讲述了怎样的故事(2)

汤显祖纪念馆

汤显祖虽然也创作过诗文等,但成就最高的还是传奇。他的戏剧创作现存主要有五种,即“玉茗堂四梦”(或称“临川四梦”)及《紫箫记》《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这四部戏都与“梦”有关,都以“爱情”为主题,所以被合称为“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

游园惊梦是什么典故,游园惊梦讲述了怎样的故事(3)

邮票上的汤显祖和《牡丹亭》

汤显祖(1550-1616),抚州府临川县人(今江西省临川区)。据说自幼就聪敏异常,十四岁就补了秀才,二十一岁就参加了乡试,但是生性耿直,得罪了权贵,直到三十四岁才赐进士出身。可是即便这样,与清代蒲松龄真正参加乡试的经历来比较,汤显祖已经算是青年得志了,毕竟蒲松龄在科举考试的道路上跋涉了几十年。

汤显祖的文学上的成就也是早早即显现出来,刻印第一部诗集《红泉逸草》时年26岁,刻印第二部诗集《问棘邮草》时年29岁,《紫箫记》创作时年30岁,《紫钗记》完成时年38岁,49岁辞官回临川创作出了《牡丹亭》,这之后的三四年间完成了《南柯记》《邯郸记》。从这一创作年谱上来说,汤显祖一直都是笔耕不辍的典范,辞官后的生活更是围绕着戏曲创作进行,读书写作,访亲会友,随心而为,优哉游哉。

汤显祖的创作经历中,“文如其人”是说得通的,有段时间他描述自己的生活用词如下:“清夜秉烛而游,白日见人欲睡”(《达龙君扬序》),也是够坦诚,还说自己入仕后“贪看绣袂舞,贯踏花枝卧”。他还在给朋友的信中说自己的写作“弟从来不能于无情之人作有情语也。”(与沈华东宪伯)汤显祖在写作的创作实践中秉承的是以人为本,以情为本,这也是他创作中思想表达和创作实践的核心。

汤显祖在《牡丹亭记•题词》中说“梦中之情,何必非真?”这是一个激情昂扬的世界,是一个对客观世界来说的梦幻世界,也是一个对现实世界中禁锢僵化的伦理道德进行嘲讽和颠覆的神仙世界。

游园惊梦是什么典故,游园惊梦讲述了怎样的故事(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