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谋士的贡献,从来不只是出个主意那么简单。有人帮君王打下江山,有人让百姓吃上饱饭,还有人用一套制度影响后世千年。他们留下的痕迹,有的刻在史书里,有的藏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今天我们从治国、军事、民生三个角度,重新梳理这十位谋士的真实分量。
第一名:管仲(齐国)管仲年轻时做生意总亏本,但当了齐相后彻底翻身。他第一个搞“盐铁官营”,把煮盐、炼铁收归国家,齐国国库三年就堆满钱粮。为了让各国听话,他提出“尊王攘夷”,扛着周天子的旗号当霸主。最厉害的是“四民分业”,把百姓分为士农工商,各干各的,社会少了很多冲突。就连打仗都讲策略,召集诸侯开会就能解决争端,齐桓公不费一兵一卒当了春秋首霸。孔子后来感叹:“没有管仲,我们早该披头散发当野人了。”
诸葛亮出山前,刘备连块地盘都没有。他第一计就定下“占荆州、取益州”的战略,让刘备有了根据地。治蜀时搞“务农殖谷”,把都江堰修好了,荒地变粮仓。南征孟获,七次抓了又放,西南少数民族从此不闹事。北伐最苦的是运粮,他发明木牛流马,其实就是在独轮车上加平衡杆,但蜀道运粮效率翻倍。临死前还安排杨仪、魏延互相牵制,保蜀国安稳二十年。后世赞他“鞠躬尽瘁”,但更关键的是他让弱蜀硬扛曹魏四十多年。
李斯从粮仓管理员做到丞相,全靠眼光毒辣。他劝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全国划成三十六郡,从此诸侯再也掀不起大浪。统一文字最实在,原来六国文字五花八门,他定下小篆,政令终于能传遍天下。修驰道、统一度量衡,这些事看着琐碎,却让秦国能快速调兵运粮。可惜焚书令走极端,把诸子百家的书烧了,反倒逼出个“坑儒”的恶名。但论对后世影响,中国能成大一统国家,李斯的设计功不可没。
房玄龄跟了李世民就干两件事:招人和写制度。他推荐的杜如晦、尉迟恭,后来都成了贞观名臣。玄武门之变前,他劝李世民先下手,避免兄弟相残扩大化。唐朝法律《贞观律》是他主持修订的,规定死刑要五次复核,冤案少了一半。编《晋书》时,他坚持写皇帝*蠢事,给后世留了真实史料。晚年主动辞职十几次,既保命又让皇帝觉得他可靠。唐初稳定局面,他是背后的制度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