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信“命”吗?
你相信奋斗改变命运吗?
你甘愿一生普通平凡吗?
这些人生命题,如芒刺在背,时刻叩问着每个人焦虑的内心。
著名作家梁晓声在他的畅销力作《我和我的命》中,以现实主义笔法,讲述了方婉之跌宕起伏的命运故事,诠释了人与命的深度纠葛,开启了人们对“命”的深度思考。
书中方婉之的养母说:“人有三命。一是“天命”,是父母给的命;二是“实命”,是生活经历的命;三是自修命,是自身文化修养方面的命。”
方婉之面对命运的挑战,从不给人生设限,而是不断拼搏奋斗,艰苦成长,最终逆天改命,收获了丰盈人生,活出了真正的自己。
读懂了方婉之的奋斗史和成长史,才算悟透了自己的命运。
天命无常心向阳
方婉之是不幸的,她一出生就遭遇了被遗弃的“天命”。
她的家坐落于贵州大山里的神仙顶,名字虽然好听,却是穷山僻壤,家里穷得叮当响。
而且她已有两个姐姐,父母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观念的影响,希望她是个男孩。
父母对早产的她绝望至极,第二天就把她遗弃在了接生婆家里。
但方婉之又是幸运的。
接生她的方静妤是玉县护校校长,方静妤的丈夫又是市长,他们地位显赫,家境优渥,是玉县的“上等人家”。
两口子恰无子女,就收养了这个弃女,视如己出,为她起名方婉之。
在院长妈妈、市长爸爸的悉心呵护下,方婉之健康快乐地成长。
她上了全县最好的小学。因为学习认真,三年级的时候,就成了班里的语文课代表。
考上玉县重点初中后,她经常与博学多才的养父交流文学知识,如饥似渴地阅读文学名著,潜移默化地提升文学修养,学习成绩经常名列前茅。
然后又水到渠成地考上了重点高中和贵州师范大学,求学之路顺风顺水。
她始终铭记着养母的告诫,学会了低调做人,从不炫耀家庭背景。
然而方婉之读大二时,养母突然病重离世,让她备受打击。
尤其是养母临终前揭开了她的身世之谜,更是让她无比震惊,痛不欲生。
当她把复杂的家庭关系告知初恋男友时,那个高干子弟二话不说弃之离去。
处于无助之境的方婉之,既没有指责也没有怨恨对方,而是选择了原谅。
她静下心来,重新梳理学习目标,明确了求学方向。
学习间隙,她回了一趟神仙顶,探访了自己原生家庭的血脉亲人。
她没有嫌弃一贫如洗的亲人,把省吃俭用的九千元钱,分到他们手里,帮他们渡过难关。
然而亲戚们贪欲难求,经常到学校里找她帮忙解决各种问题,让校方和方婉之都不堪其扰。
变故既生,方婉之决心退学,远遁他地开启新的生活。
天命,是人无法选择、无法改变的命运,它的无常和残酷常令人无所适从,甚至如临深渊。
面对接二连三的命运打击,方婉之没有怨天尤人,而是视无常为常态,保持着清醒、善良和坚定,心存美好跋涉人生困境。
她也在风雨中得到了历练,逐步成长为一个做人做事有计划、讲步骤、特理性的姑娘。
《牡丹亭》中说:“风无定,人无常。”
人这辈子,命无定数。潮起潮落是常态,有风有雨是人生。
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日丽天晴,只要保持一颗平常心,顺境不张扬,逆境不悲伤,心向阳光不迷茫,就一定能掌控人生走向,迎来破局重生。
我命由我不由天
方婉之退学后,来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热土深圳,决心闯出一番新天地。
但身处异地,举目无亲,四顾无友,一个女孩的奋斗何其艰难。
她决心铺下身子,从底层干起,一步一步找工作,一分一分去挣钱。
第一份工作:在工地食堂帮厨,能省则省,能攒则攒,尝尽了酸甜苦辣;
第二份工作:在医院当护工,忍气吞声侍候病人,受尽了病人家属的训斥和刁难;
第三份工作:在包装厂担任车间总线长,为了打工妹们的利益与老板斗智斗勇;
第四份工作:和好友李娟同心创业,开了多家超市,生意越做越大;
第五份工作:做了台商企业项目主管,招商引资开创了事业新局面。
这一份份工作,凝聚着方婉之的心血、汗水和苦难,也让她不断成熟成长,实现了自我价值。
工作之余,她依旧热爱读书学习,为自己谋求生活的底气。
她起早贪黑地上夜大,最终拿到了夜大毕业文凭,并通过学习考试,将暂住证换成了居住证,成了梦寐以求的深圳市民。
工作学习双丰收的她,认识了来自上海的艺术家高翔,两人谈起了恋爱,成了“知心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