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CINITY影院系统的影厅
澎湃新闻:从《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到今年的《双子*手》,关于技术与艺术的争议一直存在,怎么看待?
傅若清:华夏影业是从2016年开始研发,去年出来样机。之所以这么快马加鞭,是李安导演又花了1.5亿美元拍《双子*手》,这等于是打响我们产品最好的广告。从根儿上讲,我一直想提升放映端口的品质,视觉技术的进步电影其实是最大的受益者,但变化会影响到方方面面,包括演员的表演,一点表演上的瑕疵,原来可能一闪而过,现在在银幕上将被呈现地异常真切。《双子*手》出来以后赞扬的全都是革新派,反对的声音基本都是“没有电影感”之类。真较真儿起来,24帧放映机制,当年是根据胶片放映的最低值,以及最经济、最实惠考量而确定的,是按照当时的技术水平,以保证人们观影不会头晕的标准来的。就像李安导演说的,现在要进入到一个新的美学时代,相应也要有新的评判标准,这还是个正在构建的过程。电视剧是30帧,游戏现在都60帧了,电影还在24帧上打转,这本身就有问题。
澎湃新闻:不同于“中国巨幕”,你主推的这套影院系统有一个国际化的名字。
傅若清:CINITY的推出,立意就是要不仅打破现阶段影院放映端的技术天花板,形成院线放映全新的规格标准,更能全方位提升观众的观影体验。不论是超清晰的4K高清分辨率、高亮度3D效果、指数级提升的120帧大银幕革命,还是拥有广色域绚丽的视效色彩,以及自然真实的高动态效果和沉浸式声域冲击的独特音效……它其实提供了一揽子的解决方案。
CINITY在培育阶段时,我就想好了它不仅是面对中国市场的,而是立足全球。我曾把这个愿景发到美国朋友那边去征求他们的意见,当时大家起了一堆名字,因为它还要照顾到中国观众,即便不会英文,用拼音一样脱口而出,这样才便于传播。现在的“CINITY”来自于cinema和infinty这两个单词。我们的slogan是“CINITY TO INFINITY”,中文表达是“跃境新生 尽享极致”。未来在CINITY之下,还会有CINITY LAB,CINITY COLLEGE 等一系列副牌出来,这些我们都做了注册。你修改别人的标准不容易,那么我们就自己提供一套新的标准,自己来制定游戏规则。
“毫无疑问,中影会在这类电影题材上起到引领作用”
澎湃新闻: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抗美援朝70周年。2021年,也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公众都在关心中影和华夏会有哪些新作品出来?
傅若清:目前我们还没有一个完全成熟的在推进的项目,但有一些正在孕育的项目。明年无外乎就是全面小康,可能更加侧重的就是精准扶贫,所以我想找到更好的精准扶贫项目,扶贫消除贫困这是全人类共同的目标,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中影和华夏作为国有电影的旗舰单位,在这一块上我们会有一定的作品出来,不会说是单单一部电影。2017年,我在华夏的时候也拍过《十八洞村》,故事以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为大背景,王学圻在里面演一位退伍军人。从这次《我和我的祖国》收到的反馈,我希望再拍的电影一是要离主流观众更近些,比如说我们可能不去直接讲这个扶贫村,而是将拍扶贫事件和主流人群的生活去做衔接。同时在市场和商业上也要有所作为,这些都还在探索。
《十八洞村》剧照
每年的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纪念日,明年将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70周年,我们还是要根据国家大政方针的走向,做相应的准备和投资。在相应的时间点上,会有一系列相应的题材作品。当然,2021年将迎来建党100周年,我们会从现在就着手准备,一定会有重磅影片出来。2011年的《建党伟业》,包括之前、之后的《建国大业》《建军大业》都是从建立之初入手做文章。未来我们可能不会再聚焦在1921年建立的时间点上,而是从这100年的峥嵘岁月里选取很多值得标注的事件,截取历史过程中的一个或几个断面,去展现整个历程的辉煌。这样电影的故事性会更丰富,可塑性也更强。毫无疑问,中影会在这类电影题材上起到引领作用。
澎湃新闻:问个私人问题,个人喜欢哪些电影?我注意到在这间办公室墙面上,有一张希区柯克的大幅漫画海报,他当年在伦敦主修的专业就是机械和电力。
傅若清:我确实是喜欢希区柯克导演,喜欢他这个人,他拍的那些片子里也有我不是特别感冒的。我这个岁数喜欢的外片,张嘴一说可能就是《阿甘正传》《美国往事》《辛德勒名单》,这三个故事的内核和表达形式都特别像。国产影片,我喜欢《霸王别姬》和《活着》。新一拨的导演里,程耳的《罗曼蒂克消亡史》、张一白的《开往春天的地铁》、韩延的《滚蛋吧,肿瘤君》、文牧野的《我不是药神》都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