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啊我们这辈子谁都不能忘歌名,兄弟的情义比天还好歌名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5-04-09 21:37:59

《圣路易斯雷大桥》,作者:[美] 桑顿·怀尔德,译者:但汉松,版本:乐府文化|广东人民出版社,2024年12月。

一切都改变了的生活

作为桑顿·怀尔德的代表作,《圣路易斯雷大桥》却险些没能出版。理由很简单,出版社收到的手稿只有34000字,几乎就是一个中篇小说,很难单独出版定价,即使是定价到2.5美元也仍旧显得过于昂贵。最后出版社使用的办法是往书里增加了好几张插图,使用最厚的纸张,增加排版的页边距和行间距,才将它撑出了一本单独发行出版的长篇小说。

在出版后,这本书的销量远远超出了出版社的预估,首月即全部售罄,而且评论界的赞誉也纷至沓来。随着同年《圣路易斯雷大桥》获得普利策文学奖,1928年的桑顿·怀尔德已经不再是一名普通的作家,而是成为了一位每部作品都会受到评论界和公众读者关注的知名作家。

《圣路易斯雷大桥》的成功让桑顿·怀尔德彻底收获了财富自由。他购置了房屋,增加了股票账户,可以前往世界各地旅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他可以以更纯粹的态度工作而不必再像之前那样出于养家糊口的目的。桑顿·怀尔德重新回到了大学,他曾给好友菲茨杰拉德写信表示自己非常喜欢教书,1929年,他也重新进入大学,开始在芝加哥大学担任兼职教授。除了对教育工作的热爱之外,其中的另一个原因则是桑顿·怀尔德似乎更加适应那种交错间断的工作节奏,而不是成为一名专职作家。

例如桑顿·怀尔德之后成名的另一部剧作《我们的小镇》,其构思的过程便是如此。这部剧作的灵感最初来源于1935年,桑顿·怀尔德一边在乡间散步,一边构思着戏剧的情景,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大概每天的散步能够帮助他酝酿出十五分钟时长左右的情景,但如果让他在桌子前坐一整天,他只会什么都写不出来。

《我们的小镇》的写作地点极为零散——一部分在大西洋的客轮上完成,一部分在加勒比海,一部分在新罕布什尔,一部分在瑞士。这似乎就是桑顿·怀尔德最为熟悉的写作习惯,在零散的时间里一边漫步一边写作。这段时间里,桑顿·怀尔德还在同时写作其他短剧,其中不少独幕剧的内容也可以视为这些三幕剧主题的尝试。(不过根据另外的资料显示,如果按照桑顿·怀尔德这种闲散的创作态度,《我们的小镇》大概率无法按时完成,因此当怀尔德从欧洲回到美国后,剧院负责人哈里斯立刻将怀尔德锁在了长岛,为他提供了一座拥有厨师和管家的别墅里,让他足不出户地专心写作。)

兄弟啊我们这辈子谁都不能忘歌名,兄弟的情义比天还好歌名(5)

《圣路易斯雷大桥》

1938年2月4日,《我们的小镇》在亨利·米勒剧院首演,与小说《圣路易斯雷大桥》出版时收获的一致好评不同,《我们的小镇》在演出后立刻遭受了来自批评界的攻击。尽管也有些媒体站在怀尔德的立场上替他辩护,但其中除了《纽约时报》之外,大部分都没有太大的影响力。而批评怀尔德剧作的刊物则包括了《纽约客》和《时代》等等。这些刊物的文章从各个角度批评《我们的小镇》,包括完全不像是一部完整的戏剧,“过于做作”,“充满臆想”,“理念丑陋不堪”,观念陈旧等等。除了评论界外,普通观众也似乎并不买账,《我们的小镇》进入百老汇后的票房并不尽如人意,观众们被戏剧里的一些场景所感动流泪,但大部分时间也充满困惑、难以理解。1938年5月,《我们的小镇》获得了普利策戏剧奖;文学奖在很多时候是多余的,但有时,当它在这类作品身上出现时也发挥了其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证明了桑顿·怀尔德的戏剧将同时代人甩在了身后的超前性。

”反戏剧“的风格

《我们的小镇》第一幕。

没有观众。没有布景。观众到场时看到的是半明半暗的空旷舞台。

以上这就是《我们的小镇》的开篇。在20世纪30年代的戏剧中,这种表现形式可以说是十分超前的。观众们走进剧院想要欣赏精致的布景,而桑顿·怀尔德给观众们提供的却是一片粗糙与空旷。

同时,桑顿·怀尔德在戏剧写作中还特别喜欢打破演出的界限。《我们的小镇》中第一个上场的人物是舞台监督,他负责向观众挨个介绍即将出场的人物,阐述故事发生的背景。

不仅如此,怀尔德还让这个人物直接推翻了观众的悬念期待。大多数的戏剧都有着悬念推进的节奏,人们从第一幕看到最后一幕,一点点看完人物的命运。而《我们的小镇》在第一幕刚开始、第一个人物吉布斯太太刚出场时,舞台监督就直接在介绍人物时说完了她的命运。“吉布斯太太是最先过世的,事实上,她死得很早”。

桑顿·怀尔德用这种戏剧结构,让整个戏剧故事拥有了完全不同的氛围。我们在观看、阅读这部戏剧的时候,并不是在观看一个人的命运,而是在回顾一个人的命运。命运的悬念没有被放置到未来的时间,而是被放置到过去(这将是桑顿·怀尔德戏剧创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通过这种方式让观众在过去的时间里重新思考生活的感受。

《我们的小镇》共有三幕,第一幕主要讲述了吉布斯一家和韦伯一家在小镇上的生活,里面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人;第二幕讲述这两家人的孩子艾米丽和乔治,他们如何从小相识,诞生爱情,并且进入婚姻的殿堂;而在第二幕即将结束时,舞台监督出来提醒观众,“我想你们应该能猜到第三幕会是什么”,于是最后一幕的场景被安排在墓地,吉布斯太太、艾米丽以及小镇上其他曾经年轻的面孔此时都已经成为坟墓里的幽灵。

第三幕发生的冲击力是非常强的,因为就在第二幕结束时,整个舞台还充斥在婚礼的欢乐氛围内,参加婚礼的人们还在畅想着未来的生活。随着第二幕的戛然而止,场景突然转换到葬礼,仿佛那些幸福的愿景在转瞬间都成为了泡影。在第三幕中,桑顿·怀尔德还采取了一个当时观众很难理解的手法——让坟墓里的死者说话。死者说话这件事情让当时的观众大为惊讶。通过已经去世的吉布斯和艾米丽等人在葬礼上的交谈,我们能看到她们虽然很早就离开了生者的世界,但她们的情绪并不忧郁,她们依然认为自己曾经有过幸福的人生。

兄弟啊我们这辈子谁都不能忘歌名,兄弟的情义比天还好歌名(6)

桑顿·怀尔德与希区柯克。

当看到葬礼上的亲友们陷入悲伤的情绪时,被触动的艾米丽产生了一个冲动,她想回到生者的世界,回到过去的某一天。尽管其他灵魂并不建议她这样做,但艾米丽还是说服了舞台监督,让她重新回到了十二岁生日时的场景。回到14年前的艾米丽看到了熟悉的童年小镇,她熟悉的人还活着,她看到了她的父亲、还是孩童的乔治、有着些坏习惯的邻居,看到了正在寒冷天气中准备早饭的母亲。但最终,看着这些往昔场景的艾米丽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趁我们都还在,妈妈,趁我们都还幸福,让我们相互看对方一眼”,“进行得太快了,我们根本没时间看对方。我之前没有意识到,所有的一切都在进行,我们却从未留意到。带我回去——上山去——去我的坟墓。但首先:等等!再看一眼”。

这是整个戏剧最触动人的地方。怀尔德使用了一系列超前的戏剧形式,呈现出了一个非常古典的人生观念。整部戏剧以高速推动的方式发展了前两幕,在幸福的畅想中戛然而止,最后又通过艾米丽让观众重新将目光聚焦在过去的过去,让人们认识到真正的幸福就散落在每个正在进行的瞬间中,只是过去的我们没有停下来再看一眼这些时刻,而它们也就那样匆匆溜走。

生命与爱最为珍贵

1940年,桑顿·怀尔德开始准备创作他人生中另外一部重要的戏剧,《九死一生》——这部戏剧将会帮助他第三次拿到普利策文学奖。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在进行,怀尔德想写一个与世界末日有关的主题,但他写了一个又一个题材全都中途作废。这段时间里最后完成的有两个剧本,除了《九死一生》外还有另外一部优秀的剧本《阿尔刻提斯之歌》,不过导演哈里斯和怀尔德都认为在战争时期,《九死一生》的内容将会更加符合观众的心境——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相比于《我们的小镇》,《九死一生》在演出后收获的票房是非常成功的。

兄弟啊我们这辈子谁都不能忘歌名,兄弟的情义比天还好歌名(7)

《我们的小镇》,作者:[美] 桑顿·怀尔德,译者:但汉松,版本:乐府文化|广东人民出版社,2024年12月

《九死一生》既是一个末日灾难叙事,同时也是一个创世叙事。末日的部分在于小说里的主要人物安特罗布斯夫妇必须一次又一次面对世界末日,面对不断变冷、正在进入黑暗的世界。创世故事的部分则在于,《九死一生》在情节上借助了人类的创世神话(因此在它演出后,很多批评家指出这部戏剧像是简短版本的《芬尼根的守灵夜》)。安特罗布斯一家的小儿子有着另外一个名字“该隐”,同时在戏剧的开幕部分,怀尔德继续发挥着自己奇幻的创造想象力,让安特罗布斯家在冰天雪地中出现了恐龙和猛犸象,他们是安特罗布斯家里的成员,还可以和家里人简单沟通交流。而安特罗布斯先生在前期一直没有回家,他在外面从事着类似发明轮子、发明字母表之类的工作。当安特罗布斯太太说冰冷的末日已经让人无法忍受的时候,安特罗布斯先生表示,等他,等他把字母表发明出来,那时候末日里就会出现光芒了。

很明显,这又是怀尔德所创造的一个道德寓言。在战争阴云遍布的1940年,这部剧的末日叙事很明显击中了观众们的心理,事实上《九死一生》几乎适用于所有末日心态。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战后德国上演的《九死一生》同样非常受欢迎。怀尔德的《九死一生》讲述末日的同时又带给了人们希望,而且他完成这个主题的方式依旧是通过自己非常擅长的舞台时间的表现。在《九死一生》中所出现的预言家所说的话语,也非常符合怀尔德在《我们的小镇》甚至《圣路易斯雷大桥》中所传达的理念,“我预言未来。哕。没有比这更容易的事儿了,每个人的命运都写在他们自己脸上……但谁能讲清楚一个人的过去——嗯?没有人!”

这或许是桑顿·怀尔德被遗忘的原因——他太传统了。他采用了大量堪称先驱式的艺术手法,让死者说话,让舞台编剧和演员在台上爆发冲突,让观众席里的人说话,让戏剧的悬念先行破解,让恐龙和猛犸象成为家庭成员,但每一个形式新颖的戏剧背后所传递的从来不是什么先锋的社会理念,没有抨击,没有颠覆,核心就是非常质朴的生命、死亡、爱与希望。在太多人眼里,这些观念太老套,太过于保守。但这也是让桑顿·怀尔德经久不衰的原因,当他在美国文学史里渐渐淡化的时候,美国的校园里则在不断排演怀尔德的戏剧——它不需要布景,只需要一块空旷的舞台,演员们就能表演并且体会那些真实的人生感触。生命与爱,以及那些瞬间的幸福感本就是每个人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桑顿·怀尔德是一个给人们带来希望的作家,但是输给了一个希望用文学追求绝望与幻灭感的时代。

作者/宫子

编辑/张进 刘亚光

校对/薛京宁

,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