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今天写了一篇微头条,感觉意犹未尽,于是再次进行完善,希望大家能喜欢。
当“10后”侄女背诵《诗经·蒹葭》时,我竟不自觉哼唱起了邓丽君的旋律……这到底是谁的青春?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90年代的夏夜,伴随着半导体里沙沙的电流声,飘出邓丽君优美的歌声,竹席上的我们,轻摇着蒲扇跟着轻轻哼唱。
这首歌是作家琼瑶1975年时为电影《在水一方》谱写的同名主题歌,经邓丽君演唱后在全国广为传唱。
本以为自己会唱的《在水一方》就是《蒹葭》原文,仔细对比才发现另有乾坤。
《诗经·蒹葭》如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在水一方》歌词如下: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
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
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
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踪迹。
却见仿佛依稀,她在水中伫立。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从情感表达上看,《蒹葭》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将对伊人的追求过程描绘得艰难而漫长,情感含蓄内敛,体现古人对爱情克制的态度;而《在水一方》里“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直白地表达出对佳人的渴望,情感浓烈奔放,带有鲜明的现代风格。
从意境营造上看,《蒹葭》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勾勒出清冷、朦胧的深秋画面;而《在水一方》以“绿草苍苍,白雾茫茫”营造出缥缈又朦胧的氛围。
《蒹葭》在内容、意境与情感表达上更为深邃,其韵味较之《在水一方》也更浓厚,那朴实、自然的艺术风格、优美和谐的语言艺术达到了后代难以超越的程度,并为现代诗词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当然,《在水一方》作为一首歌词,它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对爱情进行表达,更容易被现代人所接受,也是广为传唱、经久不衰的原因。
《蒹葭》就如同泛黄的宣纸,经历了岁月的沉淀,是千年的月光。《在水一方》则更像褪色的磁带,承载着时光的流转,是时代的回声。比如费玉清、许茹芸、郁可唯、李健、周深等歌星都曾翻唱过《在水一方》,这么看来,琼瑶阿姨改写的不是歌词,而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两者同是爱情诗,你更钟情于《蒹葭》的含蓄,还是《在水一方》的直白?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