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出现的有哲理的句子,秦时明月关于希望的句子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5-04-16 18:29:07

和娃一起追了好长时间的《秦时明月》。最初只是娃偷偷地看,后来我承诺,只要他能及时完成作业,及学习的计划,我就允许他追剧,但要叫上我一起追。于是就有了现在,我对《秦时明月》的追逐。

我也不知道从哪一部开始追的,反正零零星星,看的有些凌乱。似乎从第五部“君临天下”开始,才看的比较完全。第六部“沧海横流”网上似乎只有二十多集,终于在昨晚,已被我们追完。在看《秦时明月》时,不得不感慨,这个剧做得着实吸引人,无怪乎小孩那么爱追。

秦剧对历史人物的杂糅虽然有些扯,但却也带出了许多历史,而且在那比较扯的剧情中,也蕴含了不少哲理。不得不说,秦剧的编组还是很有文、史、哲的功底的。

最近看的“君临天下”、“沧海横流”两部,总结出来一点点自己的感悟。那就是当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看剧中同一个人时,会产生不同的好恶。用我家娃的话来说,就是因和果可以互相转换,不停循环。这是我早上问他,看了《秦时明月》,感受到什么哲理时,他告诉我的。他还说,其中的擒得纵是可以互相成就和转化的。那两点都是我所没有想到的,可见,人越多,可以看到的内容也就会越多。

在我们最近看的这些中,对人好恶的转变,最明显的就是剧中的惊鲵和蒙恬。如果算上以前的,还要加进卫庄和流沙。

在这两部中,首先,秦剧让我们站在墨家和项氏一族的立场,那时我们非常讨厌霸气十足,又沉稳异常的蒙恬。后来因为抗击外族,蒙恬被调到了西部,那时,秦剧又让我们站在了大中华的立场,一致对抗外族的入侵,我们又开始很喜欢蒙恬,时刻担心他的安危。

然后再说说惊鲵。最初,我们站在诸子百家的角度,见惊鲵总是在关键时刻出来坏事,就特别的讨厌他,希望他赶紧被*死。到后来知道惊鲵原来就是田言,并知道了田言成为惊鲵的原因,和田言的志向和胸怀后,我们又开始喜欢惊鲵,完全改变了最初对惊鲵的厌恶。

所以,当知道一个人做一件事的前因后果之后,我们就会对这个人的印象有所改观。再说之前,秦剧让我们站在诸子百家的立场,看卫庄领导的流沙总是和墨家作对,那时我们就特别讨厌流沙,特讨厌卫庄。但在“天行九歌”那部分以韩非为主的时候,我们又很喜欢流沙。

所以,人还是那个同样的人,事还是那个同样的事。人们之所以看该人该事或好或坏,都和所看的人的立场有很大关系。就像评书中的杨家将和潘仁美、岳飞和秦桧,与史实中的杨业和潘美、岳飞和秦桧,其实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杨业和潘美。

被评书说成大奸臣的潘仁美,就是历史中的潘美。评书中世代忠良的杨家将里的杨继业,其实只是投降的叛将。而奸臣潘美,却是宋太祖打江山时,为宋立过汗马功劳的大功臣。而真正的史实中,也并没有潘美故意害杨业,而是他们一直是协同作战,互相配合。

岳飞和秦桧的故事,在评书演绎得并不怎么严重。岳飞的确是被秦桧用莫须有的罪名加害致死。但如果换个立场想一下,宋朝一直是花钱买和平,而且历史证明,他们花钱买和平的方法也并不差,因为战争很费钱,买和平花的钱可能比战争花的钱还要少很多。也正因为宋朝总是花钱买和平,所以宋朝的百姓非常富庶。

我不想为秦桧平反,也完全无心为他平反,写出岳飞和秦桧,只因我的确看不惯有些地方,在岳飞的墓前,雕上秦桧夫人王氏半裸的跪在那里的雕像。想想那样去对待一个死人,是污辱别人,还是污辱自己!用如此低劣的方式。

说的有些远,还是回到秦剧中来。关于擒和纵的转换,我觉得在王离的阵法中,就能很好地体现。其实,王离的阵法也是蕴含着一个哲理,那就是不要冲动的贸然行事,对身处困境的亲人,直接去救让自己也陷入陷阱,也许并不是最好的方式。而是要暂时忍受,然后寻求更好的营救方式。在平时我们做事情上也是如此,当面对一件让人义愤填膺的事情时,请先不要马上义愤填膺,要想想事情的前因后果,在表象下,有没有隐藏着其他东西。也许分析后,就不再那么容易义愤填膺了,而是知道寻求表象的本源,然后从本源上解决问题。

虽然对《秦时明月》中的很多观点比较赞同,但其中墨家的口号“举世皆白,唯我独黑”是什么意思,想要表达什么?

秦时明月出现的有哲理的句子,秦时明月关于希望的句子(1)

,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