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为六朝宫廷。
战国时期,北方一带崛起了一个强大的国家,叫燕国。燕国向冀北、辽西一带扩张,吞并了蓟国。随后,燕国定都于北京。
契丹人建立的辽朝政权后,辽朝共有五京,其中幽州(今北京)就是五京中的南京。辽南京的皇宫在京城西南隅,即今广安门一带,广安门外的莲花池等水泊还是辽代宫廷御苑湖泊的遗址。
金朝灭辽后,北京成为金朝的重要政治中心。1153年,金朝第四任皇帝完颜亮将国都从上京(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城南)迁至北京,并更名为中都。
元朝入主中原后将国都从哈拉和林迁至金中都,并更名为大都。元大都的皇宫以太液池(今北京的北海、中海)为中心。太液池以东是皇帝生活和办公的“大内”,其位置大体在今天的故宫;太液池以西是兴圣宫、隆福宫(太子府)、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等官署,其位置在今天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至灵境胡同这片区域。
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将国都选在了应天府(今南京)。然而在朱元璋去世后,他的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造反,从建文帝(朱元璋之孙)手中夺走了皇位。考虑到自己的权力根基位于北平,于是朱棣下令将国都迁至北平,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北京。
清朝入关后随即占领北京,入主中原后亦把北京作国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