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在古文中的意思
处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处或从虍声。今或体独行。转谓処俗字。
康熙字典
《唐韵》昌与切《集韵》《正韵》敞吕切,音杵。《玉篇》居也。《诗·王风》莫或遑处。
又止也。《诗·召南》其後也处。 《广韵》留也,息也,定也。
又居室也。《诗·大雅》于时处处。
又归也。《左传·襄四年》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
又分别也。《晋书·杜预传》处分旣定,乃启请伐吴之期。
又制也。《晋书·食货志》人闲巧伪滋多,虽处以严,而不能禁也。
又姓。《前汉·艺文志》《处子》九篇。《师古注》《史记》云:赵有处子。《广韵》《风俗通》云:汉有北海太守处兴。
又州名。《一统志》晋属永嘉郡,隋置处州。
又《广韵》读去声,昌据切。所也。《诗·邶风》爰居爰处,爰丧其马。《鲁语》五三次。《注》次,处也。三处,野、朝、市也。
又《集韵》居御切。通据。人名,齐有梁丘处。
又通杵。《公羊传·僖十二年》侯处臼卒。《注》《左传》作杵臼。 《说文》作処。 《广韵》俗作。
考证:〔《诗·王风》其後也处。〕 谨照原书王风改召南。
处有两个读音chǔ,chù。
一。处chǔ
1.居住:穴居野处。
2.存在,置身:设身处地。处心积虑。处世。
3.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处。
4.决定,决断:处理。
5.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处罚。处决。
6.止,隐退:处暑。
二。处chù
1.地方:处处。处所。
2.点,部分:长(cháng )处。好处。
3.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