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是指同一规格的零部件相互能够替换的性能。
分为2种:
①完全互换(绝对互换)
②不完全互换(相对互换)
从制造方面来看,互换性是提高生产水平和进行文明生产的有力手段。装配时,不需辅助加工和修配,故能减轻装配工人的劳动强度,缩短装配周期,并且可使装配工人按流水作业方式进行工作,以致进行自动装配,从而大大提高街道效率。
互换性原理始于兵器制造。在中国,早在战国时期(公元前476~前222)生产的兵器便能符合互换性要求。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的大量弩机(当时的一种远射程的弓箭)的组成零件都具有互换性。这些零件是青铜制品,其中方头圆柱销和销孔已能保证一定的间隙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