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各有意趣,喜欢的东西各有不同,古代的时候一些文人雅士都有自己喜欢的事物,而这些事物往往代表他们一个人的性格和品味。比如说周敦颐就喜欢莲花,还特意为莲花写了一篇文章。还有郑板桥喜欢竹子,经常以画竹子表示他的心境。还有一个爱菊花出名,乃至后人表达自己的意趣都会附带上他的人——陶渊明。
古时候的人常常认为读书是一个人最高的品行,所以有钱人家一定会送孩子去读书,而那些能读圣贤书的孩子长大后的目标也必然是当官,很多人一直想努力爬到最高的位置,来完成自己梦想,但是陶渊明却是个特例。他才高八斗但是不愿意般同世人,就喜欢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比如说爱菊花。

世人偏偏喜欢美丽娇艳的牡丹花,但是为什么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呢?其实周敦颐其实有在他的文章透露一些真相《爱莲说》中阐释道,菊花的代表之人,是藏匿在无人知晓的地方的隐士。因为菊花的生长一般是在无人的僻静之处,也不同于上流社会中所喜爱抢眼颜色的花种。
它没有娇艳欲滴的艳色,透露出的是一种别具一格的素雅、坚贞,与“隐士”有几分相像。这些隐士往往是一些有学识,而不同于一般为利益终身追逐的人俗人,而陶渊明很符合这样的隐士性格。从小陶渊明的才智就比一般人高,能做的很多好诗还能写许多的好文章,后来自然去当了官,但是当不了长久。

官场的一些腐败现象,他不愿意继续屈身附和,所以仕途也是一波三折,并不是很顺畅。但是在后来实在是没有办法,因为父亲过世,留下的产业也日渐衰败,所以不得不出山去当官。凭借他的才华,当个谋略的军师或者其他什么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尤其当时名叫桓玄还有刘裕的权臣,都对他很看重,都想继续留下他协助事务。
但可惜的是,当时国家内部的争斗实在是太乱了,内部政权不稳,外部人心惶惶,而且太多势力之间斗争十分惨烈,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一系列黑暗现象一览无遗的展现在他的面前。这个时候藏匿在心底最深处的正义感告诉他,不要违背自己的良心。
菊花不以娇艳的姿色取媚于时,而是以素雅坚贞的品性见美于人。陶渊明被戴上“隐逸之宗”的桂冠,菊花也被称为“花之隐逸者菊花的品性”,已经和陶渊明的人格交融为一。因此,菊花有“陶菊”之雅称,“陶菊”象征着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岸骨气。眼前又出现了那幅画面: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有菊相伴的陶渊明的生活,才是最真切,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