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看到朋友圈里晒去旅游,晒英文,晒收益,晒业绩,晒去高端饭店吃饭等等。多年前我就会想天天在那装,烦不烦啊,后来发现好像我错了……
举例几个例子:
1、我有个同学,天天在朋友圈晒英文,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我不会啊,以前就觉得挺能装。但现在知道这其实就是人家就天天接触这些,只是人家的工作或生活的一种常态。他的另外一个圈子的人全都是那样的。
最开始的时候我想融资,就是去路演,有个投资人就中英文交替使用,我当时就反感跟他说:听不懂。结果人家不搭理我了。出了大门就后悔了,人家是只是习惯了而已。
2、我朋友圈里有个裴总,我们行业公众人物,喜欢健身,晒肌肉,就在朋友圈各种晒,他认为对朋友有用,就建议大家都去健身,现在真的影响到我了,因为我太胖,身体感觉不对劲了,我决定马上就去办健身卡了。这不是拍马屁,这段话我是经过人家同意才发出来的。
3、很多人在朋友圈里晒旅游,海浪、阳光、沙滩、还有那仙人掌。这有可能就人家的生活常态,没必要带有色眼镜去看,还有天天晒娃的,只要当过父母的,全会理解。
4、还有个哥们,整天晒政治,晒金融,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但他就是喜欢研究那方面的,比特币啊,区域链啊,但我也会去了解,万一哪天有用呢,今天晚上他们还有沙龙,还有晒收益的,就是人家的工作常态而已。
5、有朋友经常晒去高端饭店,有个高中同学去的饭店,可以边吃饭边看足球比赛,真实的足球场就是下面。是装吗?肯定不是,那也只是人家的生活或工作的常态。
6、有一以前的客户,还晒和*的女儿一起吃饭,还有一些高端艺术家一起合影吃饭。同样是人家正常的生活状态。
7、天天转发鸡汤的,因为他们觉得可能会对身边的朋友有用,所以就转发了,就这么简单。有可能就把看文章的人当下的困惑解掉了。
8、我写日记,是因为我比较喜欢,没事的时候就写下,然后也晒出来,其实我还有另外一个圈子,就是一群爱写日记的人的圈子,大概不少于2000人,我们会在群里分享,互相批评指证,说标题不行,说内容转折的太快,说这么写会得罪人等等,都是爱好者,微信朋友圈的本质,就是把好的东西分享给朋友,我没去过国外,朋友或同学发到朋友圈里的照片和分享,那么我就对他去的那个地方有了解,而且真更实。万一哪天去了,还可以问他攻略。
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圈子,我们只是和他或她只是有交集的一面。不了解别人的圈子,我就会去了解对我是否有用,如果有用,也会参与,如果没用就会去欣赏。
如果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去看别的圈子,就会发现好多不一样的地方,原来有些东西可以用另外的方法解决。把有色眼镜摘掉,会看到更漂亮的世界。
如果实在不想看,就不看他(她)的朋友圈,微信有设置的地方,或直接删了,都影响你的心情了,是不。
昨天一个大哥晚上10点多给我微信语音通话,因为我之前约他,问他什么时候有空,聊下我的想法,给我点意见。每当我遇到困惑的时候就想找他聊下。他时不是就跟说句英文,有的能听懂,有的听不懂,但确确实实就天天和外国人打交道。偶而说出来,不是装,是他真的习惯了。因为他太忙,全球飞,行踪不定。我只能在微信上约他,然后只能看他什么时候有空了,有空的时候就给我回,聊了很长时间,给我了不少的建议。
最后他问我:如果你的合伙人离开你了,你想过怎么办吗,毕竟你不做技术好多年。
我说:这属于正常事件,一个人该走的时候必然会走,留不住,也不必留。就像鹿晗也离开了原来的公司,单飞了。我身边不下10个这样的例子。
如果一个人想离开了,就会慢慢的积累自己的东西,然后再离开,每个人都有想自己创业的梦想,因为诱惑很大,或觉得自己分的少了,等等。
最重要的是,在自己离开之前,要系统的评估一下自己具不具备离开的能力,如果具备就可以离开了,而且要义无反顾,与其掌控不了,还不如放手,来得更轻松些,像合伙人制的公司能坚持多久,与技术高低无关,与业务能力高低无关,而是看大家还能不能彼此之间互相欣赏,互相信任的时间长短有关。
例如:
其中一个想:我技术这么牛逼,离开我公司就运行不下去了,另外一个人想:我是负责业务的,公司离开我就得完,谁也不服谁,那完了,矛盾早晚都会爆发。
所以如果想坚持的更久,就要互相努力的去放大别人的优点,发现自己的缺点。腾讯,阿里,百度,简称BAT,离开的人就很多,但如果是好项目,BAT们就会投资,人性就是如此。我也是如此。最关键的善后。
最起码我们现在我们是互相信任的,稳定的。所以,以后的事就交给以后去解决。
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