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549篇原创文章
2023年,中国首月的金融数据公布,带来了很多重要的信号:
图片来源:见图
2月10日,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1月金融统计和社会融资数据显示,1月信贷增长如期实现“开门红”,总量与结构双双好转,社融增量规模显著回升。
具体来看,当月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27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到5.9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959亿元。
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73.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8个和2.8个百分点。
当月M2同比增速超过去年11月数据,创下自2016年4月以来的最高值。
1月社融同比增长9.4%,创2017年调口径以来最低值。
M2同比增长12.6%,创2016年4月以来最高。
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27亿元。4.9万亿元的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创下单月历史新高。
两个刷新高,一个创最低,2023年中国经济的开局,从金融维度来看,就非常有看头了。
一月份,是全年经济的起点,按过往的经验和传统的理解,消费能不能开门红也是看一月份的数据。
再加上中国2023年的重点和主线就是要激活内需,消费拉动,谋求经济复苏顺利实现,所以这次数据也就特别引人关注。
那么,2023年中国国家公布的首月金融统计数据,释放了怎样的信号,又揭示了怎样的结构现实以及问题?
这篇文章,就将基于官方公布的最新数据,从敬畏常识,尊重现实的角度,进行一次有深度,有专业,有依有据的专题分析和解读。
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
- 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
-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 头条独家文章,抄袭搬运必究!(有看到抄袭搬运的读者朋友也请帮忙举报一下,原创标签只有在头条平台。感激不尽!)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认知普及:什么是社融数据?这部分为没有相关经济学基础知识的朋友进行相关的普及,如果有基础,可以直接跳过,从第二部分直接开始阅读。
什么是社融?
社融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指标,因为国外是没有这个指标的。
2010年研究建立,距今也只有10年的历史。
而且2016年起,才形成了如今包括全社会、分地区、月度和季度、增量和存量的较全面的指标体系。
社融,全称为社会融资规模,分为增量和存量。增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额;存量是指一定时期末(月末、季末或年末)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余额。
需要注意的是:
(1)金融体系是整个金融行业,包括信贷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保险市场、中间业务市场;
(2)统计的只是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之间,不包括实体与实体之间,金融体系内部之间;
(3)统计范围限于境内;
(4)统计范围并不是完整的,有些体量小、数据统计准确度低的并没有包含在内。
社融规模的构成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