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的微笑画了几年,蒙娜丽莎微笑画了多少层

首页 > 政策法规 > 作者:YD1662023-06-09 11:19:04

本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19年第23期,原文标题《多动症患者达·芬奇》

蒙娜丽莎的微笑画了几年,蒙娜丽莎微笑画了多少层(1)

威尼斯达·芬奇手稿展

(文 袁越)

达·芬奇是个百年不遇的旷世奇才。他虽然只活了67岁,却在数学、物理学、天文学、气象学、建筑学、工程学、医学和绘画等领域都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一辈子活出了别人几辈子的精彩。

一个人精通一样事情并不难,难的是同时在好多个不同的领域都有创新。达·芬奇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心理学教授马可·卡塔尼(Marco Catani)提出了自己的解释。他和同事们在2019年5月23日出版的《大脑》(Brain)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认为达·芬奇患有多动症,而这就是达·芬奇之所以如此多才多艺的原因。

多动症全称叫作“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以下简称ADHD),其症状从这个拗口的病名就可以猜个八九不离十了。大部分人都习惯于把这个病和儿童联系起来,认为只有小孩子才会得ADHD,长大后自然就好了。但事实上这个病可以一直延续到成年,很多人甚至一辈子都逃不开ADHD的掌心。

问题在于,达·芬奇已经去世500年了,卡塔尼教授是如何做出这个诊断的呢?答案就藏在达·芬奇的生活细节里。卡塔尼教授收集了达·芬奇亲朋好友留下的很多记录,发现他有3个生活习惯与ADHD的经典症状非常吻合。

第一,达·芬奇有严重的拖延症,经常把他的雇主拖得痛不欲生。比如那幅著名的《蒙娜丽莎》画了16年才画好,《最后的晚餐》虽然只用了3年,但那本来就是一幅湿壁画,需要画家在新粉刷的石灰墙壁上快速作画,湿石灰一旦干了就画不上去了。达·芬奇似乎知道自己有拖延症,想尽了各种办法试图绕过这一限制,比如改进颜料成分等,可惜效果不佳,导致这幅名画后来褪色严重,成为一大遗憾。

当然了,拖延症的原因不是因为达·芬奇懒,而是因为他的注意力太不集中了,经常会被其他兴趣分了心,而这就是典型的注意力缺陷症状。

第二,达·芬奇患有严重的失眠症,喜欢在夜里工作,白天则间歇性地补觉,这也是ADHD患者的一大通病。不少传记作家把达·芬奇描绘成不被同时代人接受的孤独天才,但卡塔尼教授认为真正的原因在于他的这种不规律作息方式导致没人愿意和他一起工作,大家讨厌的只是他的缺乏纪律性,而不是他的作品。

第三,达·芬奇在65岁时左脑中风,但却丝毫没有影响他的语言功能,这说明达·芬奇的语言中枢位于右脑,这样的人在普通人群中所占的比例不到5%。再加上达·芬奇是个左撇子,年轻时患有阅读障碍(Dyslexia),他的笔记字迹潦草,充满了拼写错误……所有这些特征都和ADHD相吻合。

基于上述这3个原因,卡塔尼教授坚信达·芬奇就是一名ADHD患者。

在大多数人眼里,ADHD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心理疾病,需要治疗。但心理学家们的研究表明,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ADHD反而有助于提高创造力,因为创新最需要的就是发散性思维,即从多个角度思考同一件事情的能力,ADHD患者恰在这个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霍丽·怀特(Holly White)曾经招募了一批大学生志愿者做过几个小实验,其中一半的志愿者患有不同程度的ADHD。研究结果表明,ADHD患者不但思维比常人更加发散,而且非常善于打破常规,摆脱现有规则的限制。

比如,怀特要求这些志愿者画出外星球上的水果,ADHD志愿者的想象力明显更加开放,他们会把一些地球水果不太可能有的性状强加到外星水果身上,比如让水果长出天线、伸出舌头,甚至拥有一对锤子。

发散性思维和打破常规是创造力的两个重要特征,也许正是因为身患ADHD,达·芬奇才成为一代奇才,在很多不同的领域都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