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大分子都以什么为基本骨架

首页 > 政策法规 > 作者:YD1662023-10-28 19:03:39

材料用具:紫色洋葱表皮,0.3g/ml蔗糖溶液,清水,载玻片,镊子,滴管,显微镜等

方法步骤:

(1)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

(2)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

(3)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蔗糖溶液中。

(4)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变化(变小),观察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

(5)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清水中。

(6)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变化(变大),观察是否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结果:

细胞液<外界溶液 细胞失水质壁分离

细胞液>外界溶液 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第六节 ATP和酶

一、ATP

1、功能: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生命活动的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葡萄糖);

生命活动的储备能源物质是脂肪

生命活动的根本能量来源是太阳能

2、结构:

中文名:腺嘌呤核苷三磷酸(三磷酸腺苷)

简式:A-P~P~P

3、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生物大分子都以什么为基本骨架,(5)

(1)向右:表示ATP水解,能量用于各种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

向左:表示ATP合成,能量源于生物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

(在人和动物体内,来自细胞呼吸;绿色植物体内则来自细胞呼吸光合作用

(2)ATP能作为直接能源物质的原因是细胞中ATP与ADP循环转变,且十分迅速

二、酶

1、概念:酶通常是指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一类特殊的蛋白质,又称为生物催化剂。(少数核酸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它们被称为“核酶”)。

2、特性:催化性、高效性、特异

3、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1)PH: 在最适pH下,酶的活性最高,pH值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PH过高或过低,酶活性丧失

(2)温度: 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温度过低,酶活性降低;温度过高,酶活性丧失

另外:还受的浓度、底物浓度、产物浓度的影响。

     

第七节 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发现

1648 比利时,范·海尔蒙特: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主要来自于,而不是土壤

1771 英国,普利斯特莱: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779 荷兰,扬·英根豪斯:植物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并且需要阳光才能更新空气。

1880美国,恩吉(格)尔曼: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

1864 德国,萨克斯:叶片在光下能产生淀粉

1940美国,鲁宾和卡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参加反应的。(糖类中的氢也来自)。

1948 美国,梅尔文·卡尔文:用标14C标记的CO2追踪了光合作用过程中元素的行踪,进一步了解到光合作用中复杂的化学反应。

二、实验: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1、原理: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于有机溶剂(如丙酮酒精等)。

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反之则

2、过程:

生物大分子都以什么为基本骨架,(6)

3、结果: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布自上而下:

胡萝卜素(橙黄色)-最快(溶解度最大

叶黄素 (黄 色)

叶绿素a (蓝绿色)-最宽(最多

叶绿素b (黄绿色)-最慢(溶解度最小

4、注意:

丙酮的用途是提取(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

层析液的的用途是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石英砂的作用是为了研磨充分

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研磨时色素受破坏

分离色素时,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防止滤液细线上的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

5、色素的位置和功能

叶绿体中的色素存在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蓝紫光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保护叶绿素免受强光伤害的作用。

Mg是构成叶绿素分子必需的元素。

三、光合作用

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过程:

生物大分子都以什么为基本骨架,(7)

(1)光反应

条件:有光

场所: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过程:① 的光解;② ATP的合成:(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2)暗反应

条件:有光和无光 场所:叶绿体基质

过程:①CO2的固定;② C3的还原: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3、总反应式:

光能

CO2 H2O ---------->(CH2O) O2

叶绿体

4、实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四、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

(1)光照强度: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作用的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

(2)CO2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加快

(3)温度:光合作用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在最适温度时,光合作用速率最快,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五、农业生产中提高光能利用率采取的方法:

延长光照时间-如:补充人工光照、多季种植

增加光照面积-如:合理密植、套种

光照强弱的控制:阳生植物(强光),阴生植物(弱光

增强光合作用效率 适当提高CO2浓度:施农家肥

适当提高白天温度(降低夜间温度)

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

第八节 细胞呼吸

一、有氧呼吸

1、概念:

有氧呼吸是指活细胞在有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某些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2、过程:三个阶段

①细胞质基质

C6H12O6---酶--->2丙酮酸 4[H] 能量(少)

②线粒体

2丙酮酸 6H2O---酶--->6CO2 20[H] 能量(少)

③线粒体

24[H] O2 ---酶--->12 H2O 能量(大量)

(注:3个阶段的各个化学反应是由不同的酶来催化的)

3、总反应式:

C6H12O6 6H2O 6O2—酶—>6CO2 12H2O 能量

4、意义:是大多数生物特别是人和高等动植物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

二、无氧呼吸

1、概念:

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乙醇二氧化碳乳酸, 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2、过程:二个阶段

①细胞质基质

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②细胞质基质

丙酮酸--酶-->C2H5OH(酒精)+CO2(高等植物酵母菌等)

丙酮酸--酶-->C3H6O3(乳酸)(动物

3、总反应式:

C6H12O6--酶-->2C2H5OH(酒精) 2CO2 能量

C6H12O6--酶-->2C3H6O3(乳酸) 能量

4、意义:

高等植物在水淹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短暂的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二氧化碳

释放出能量以适应缺氧环境条件。(酒精会毒害根细胞,产生烂根现象)

人在剧烈运动时,需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消耗大量的能量,肌肉细胞则以无氧呼吸的方式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释放出一定能量,满足人体的需要。

三、细胞呼吸的意义

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其中间产物还是各种有机物之间转化的枢纽

四、应用:

1、水稻生产中适时的露田和晒田可以改善土壤通气条件,增强水稻根系的细胞呼吸作用。

2、储存粮食时,要注意降低温度和保持干燥抑制细胞呼吸。

3、果蔬保鲜时,采用降低浓度、充氮气或降低温度等方法,抑制细胞呼吸,注意要保持一定的湿度

五、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过程

生物大分子都以什么为基本骨架,(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