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无固定期劳动合同的好处,有必要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吗

首页 > 政策法规 > 作者:YD1662023-10-30 05:54:11

司法实践中,试用期引发的劳动争议依然大量存在,很多企业对试用期认识不足,未按照法律规定约定试用期,并因此直接引发用工风险,或导致企业承担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为规范企业“试用期”用工行为,避免因此引发的用工风险,本文将从试用期劳动合同签订、试用期期限、试用期考核等问题涉及的相关法律风险进行详细阐述,并为企业试用期法律风险管理提供指引。

一、约定试用期劳动合同签订涉及的法律风险

1、口头约定试用期的法律风险

有的企业在员工入职时,仅与员工口头约定试用期,但在试用期内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在试用期过后决定正式聘用员工时,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第八十二条规定“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根据上述规定,企业在员工入职时就应当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对于试用期超过1个月的员工,企业如果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将可能承担支付二倍工资的法律责任。

2、仅签订试用期劳动合同的法律风险

有的企业在员工入职时,先与员工签订一份试用期劳动合同,在试用期劳动合同期满后,再与员工签订一份正式的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根据上述规定,不能单独签订仅约定试用期的劳动合同,否则视为没有约定试用期,该劳动合同视为一份短期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此情况下,如企业与员工再订立一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第三次签订劳动合同时,企业就应该与员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并且,在该试用期合同期间,企业不能以“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劳动劳动合同,否则企业将承担支付二倍经济补偿标准的赔偿金(即通常所说的2N赔偿)。

二、试用期期限涉及的法律风险

1 错误理解试用期期限的法律风险

实践中,有的企业对于试用期规定的“不满”、“以上”之类词语是否包含本数存在错误的理解。例如:企业为了把试用期约定为2个月,将劳动合同期限约定为1年零1天。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立法技术规范(试行)(一)》规定:“规范年龄、期限、尺度、重量等数量关系,涉及以上、以下、以内、不满、超过的规定时,‘以上、以下、以内’均含本数,‘不满、超过’均不含本数。”。《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根据以上规定,试用期期限为:

签订无固定期劳动合同的好处,有必要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吗(1)

致高律师事务所众行合规团队“试用期”用工法律风险”分享

也就是说,如果企业为了约定2个月的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可以约定为1年。否则,如果企业错误理解了试用期期限,将合同期限写成1年零1天,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后,可能将承担额外半个月的经济补偿金。

2 试用期超期的法律风险

实践中,有的企业约定过长的试用期,例如:劳动合同期限2年,但约定的试用期期限为6个月。有的企业在员工试用期满后,延长试用期或者让员工申请自愿延长试用期,例如:劳动合同期限1年,约定试用期2个月,但让员工在试用期满再延长1个月的试用期。企业该等情形均属于试用期超期。

《劳动合同法》第第八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根据以上规定,如果企业与员工约定劳动合同期限为2年,试用期为6个月,试用期工资为8000元/月,转正后工资为10000元/月。那么在6个月试用期经过后,试用期超过法定期限长达4个月,此时员工可以要求企业支付违法约定试用期赔偿金40000元(10000元/月×4个月)。

三、试用期考核涉及的法律风险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且企业该情形下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

但在实践中,企业使用不符合录用条件解除劳动合同引发了大量劳动仲裁、诉讼案件。如果企业没有约定录用条件,或者录用条件约定不明、不可量化,或者未将录用条及考核标准告知员工,则企业使用不符合录用条件解除劳动合同可能会被认定为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并可能承担支付二倍经济补偿标准的赔偿金。

综上,企业作为在劳动关系中具备管理优势的一方,应学会“知法、懂法、用法”。在试用期管理上,不能随意或者错误约定试用期,要严格执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规定,在防范法律风险的同时,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