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历与厉的区别,历的两种繁体区别

首页 > 政策法规 > 作者:YD1662023-11-04 20:54:49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216课,专讲《说文解字》“止”部汉字中的一个汉字“歷”字,由于“歷”与《说文解字》日部新附汉字“曆”容易混淆,甚至还因这两个字的差异引发了有关《故宫日历》的“歷”与“曆”之争。这两个字在现代汉语中,均在1986年《简化字总表》中年简化为“历”,所以“曆”的解说也放在今天的课程中。

1、歷。读lì。《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歷,过也。从止,厤(lì,古历字)声。”形声字。本义是经历;经过。比如《书·毕命》:“既歷三纪,世变风移。”经历了三纪岁月,世道和风俗都改变了。又比如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深践戎马之地,足歷王庭,垂饵虎口。”(李陵)深入敌人军事要地,到达单于的王庭,好像在老虎口上垂挂诱饵。

繁体历与厉的区别,历的两种繁体区别(1)

(司马迁雕像)

现代汉语中也常用,比如鲁迅《且介亭杂文·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历四千年,文物有赫,峙于中天。”

本义之外,歷字的用法很多,比如:(1)越;越过;跨越。比如《孟子·离娄下》:“孟子闻之曰:‘礼,朝廷不历歷位而相与言,不踰阶而相揖也。’”孟子得知后说:“礼仪规定,在朝堂上不越过位次相互交谈,不隔着阶梯相互作揖。”

(2)行。《广雅·释诂一》:“歷,行也。”比如《战国策·秦策一》:“伏轼撙衔,横歷天下。”高诱注称:“歷,行也。”横历天下,就是横行天下。

(3)干犯;扰乱。《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歷者,狱之所由生也。”卢辩注称:“歷,歷乱也。”比如《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蒙入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约令军中不得干歷人家,有所求取。”

繁体历与厉的区别,历的两种繁体区别(2)

(影视剧中吕蒙的形象)

4、尽;遍。比如李商隐《詠史》:“歷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现代汉语中也这样用,比如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文人相轻”》:“历举了别人的缺失。”

5、屡;多次。比如《文心雕龙·论说》:“敬通之说鲍、邓事缓而文繁,所以歷骋而罕遇也。”冯衍劝说鲍永、邓禹,事情不急且文辞繁多,所以屡经游说却很少得志。

6、统指过云的各个或各次。如:历年;历代;历次;历届。

7、遇;遭逢。《广韵·锡韵》:“歷,过也。”比如《楚辞·离*》:“惟茲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歷茲。”只有这玉佩可堪珍贵,遭逢磨难而美质不改。

8、选择。比如《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于是歷吉日以斋戒。”于是选择吉日来斋戒。

9、列次;依次列出。《广韵·锡韵》:“歷,次也。”比如《楚辞·九章·抽思》:“茲歷情以陈辞兮,荪详聋而不闻。”向你依次列出了这些衷情,你装聋作哑听也不听。

10、分明;清晰。如历历在目。比如唐代崔灏的《黄鹤楼》:“睛川歷歷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11、稀疏。比如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其妻蓬头孿(luán,同孪,双生)耳,齞(yàn 齿露唇外)唇歷齿。”李善注:“歷,犹踈也。”

12、相,察视。《尔雅·释诂下》:“歷,相也。”《礼记·郊特牲》:“简其车赋,而歷其卒伍。”王引之《礼记述闻》:“歷其卒伍,歷,谓阅视之也。”相当于阅兵。

繁体历与厉的区别,历的两种繁体区别(3)

(古代的阅兵式)

13、近;附着。《尔雅·释诂下》:歷,傅也。“郭璞《尔雅注》:“傅,近也。”徐灏的《说文解字注笺》:“歷,《尔雅》曰:‘歷,傅也。’傅、附古通,谓附箸也。”

14、同“壢”。坑。《集韵·锡韵》:“壢,坑也。或省。”

15、马厩。后来写作“櫪”。如《汉书·李寻传》:“马不伏歷,不可以趋道。”颜师古注称:“伏歷,谓伏槽歷而秣之也。”马如果没有经过伏歷的调教,是不可以在道路上奔驰的。

16、拶(zǎn)指。这是古代的一种酷刑。用绳联小木棍五根,套入手指而紧收。后来写作“櫪”。比如《庄子·天地》:“则是罪人交臂歷指,而虎豹在于怇槛,亦可以为得矣。”马叙伦《庄子义证》:“‘歷’,为‘櫪’省、押指也。”

繁体历与厉的区别,历的两种繁体区别(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