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变成漫无边际的荒漠,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天空看不见一只鸟,毫无生命痕迹。夏季气温甚至会达到70度,是真正的“无人区。”
也正因罗布泊的恶劣条件,这里成为我国核试验的基地。因为与其他地区的地理条件相比,这里地形开阔、不在地震带上、而且远离城镇。众所周知,核爆破会产生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所以完全禁止其他人进入的罗布泊,自然成为数十年间研究核试验的不二之选。
在这里,经过长时期的研发与数十次的核武器试验,取得了丰硕的科学成果。1996年,我国正式对外宣布终止核试验,这代表着我国已经发展成“大国强国”。罗布泊自然成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发的见证者。
从那以后,科研团队在研发过程中留下的生活景象,成为罗布泊仅存的痕迹。不过最近十几年,已经消失了50多年的“生命绿洲”,再度碧波荡漾。是什么原因让干涸已久的罗布泊重新“复活”呢?一切要从它干涸的原因说起。
据官方记载,罗布泊在历史上的最大面积为5350平方公里。我国史籍《汉书》中曾记载了罗布泊的盛况“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东汉以后,由于当时的塔里木河中游一段改道,导致紧挨着罗布泊西部的楼兰古国,用水十分紧张,甚至需要以法令来限制国民用水的拮据境地。
尽管楼兰人为了疏浚河道做出最大的尝试与努力,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曾几何时繁华兴盛的楼兰古城,再也不似从前那般模样。同时,盛极一时的丝绸南路,黄沙满途、行旅裹足。至清代末叶,罗布泊水涨时仅“东西长八九十里,南北宽二三里或一二里不等”,仅仅一小湖面积。
直到1960年,罗布泊迅速干涸。周围生态环境发生巨变,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护卫胡杨林全部死亡,沙漠以每年3-5米的速度向罗布泊迈进,很快就同一望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融为一体。究其原因无非两点:“天灾”与“人祸”。
1.“天灾”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西北内陆远离海洋,季风气候本身的降水量就比较少,年降水量仅有20mm,蒸发量却大于3000mm。干旱少雨是罗布泊本身的气候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