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症表现的是疾病的表面现象甚至假象,未必能反映出疾病的真正本质。比如,同一个症状可以由不同的致病因素引起,发病的机理也不相同,若是对“症”下药,病人可能会好,可能不会。
那证是什么呢?按照教科书上的解释为“证是疾病过程中一定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等病机本质的概括” 头又大了!我证还没搞懂,又出现“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病机”这些陌生名词,玩呢?!不急,那咱们就先解释这些陌生名词的意思,一步一步来嘛!病因,就是疾病发生的原因。比如,你要是得狂犬病了,破伤风了,那你大概就是被狗或其他动物咬了,被生锈的钉子扎了,这些病因通过观察就可以看出。但是,很多病因是肉眼看不出来的,这就需要辩证求因了。
病位,就是疾病所在的部位。不同的致病因素侵袭人体不同的部位,会引起不同的病证。比如,外感病邪侵袭人体的皮肤肌腠,这就叫“表证”;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逸过度,损伤脏腑精气,这就叫“里证”;咳嗽咯痰病位多在肺,腹胀便溏病位多在脾。
病性,就是疾病的虚实寒热之性。这里就简单说了,实虚怎么判断?邪胜就是实,精损就是虚,寒热怎么判断?病因性质和机体阴阳失调决定病证的寒热,外感寒邪,或阴盛阳虚就是寒证;外感热邪,或阳盛阴虚就是热证。
病势,就是疾病的发展变化和转归。大家需要有一个概念,疾病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和人一样会不断成长,一种病它可以有不同的阶段,不同阶段表现出来的病证也不相同。比如,《伤寒杂病论》把外感热病分为6个阶段,疾病的传变规律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温病学用卫,气,营,血和上中下三焦来表示温热病和湿热病的传变规律;《内经》用五行的生克乘侮来表述内伤杂病的传变规律。
OK,现在再来看看病证的含义是不是比开始清晰一些?总的来说,病证就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具体的例子就如:食少纳呆,腹胀便溏,倦怠乏力,面黄,舌头淡红舌苔白,脉象沉缓,属于脾胃虚弱证的症候表现。
更简单点来说,症可能是真可能是假,但证是不会出错的。医家们也都以证下药,即使不同的病,只要证相同,就可以用相同的药治疗,这就是“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
今天就到这里吧,后续还会介绍中医学中的各种理论,我和大家零基础一起学习,有什么问题在评论区留言,大家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