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学校的墙壁上,课本上都是罗盛教,邱少云,向秀丽,雷锋等这样的英雄人物。老师也只教我们向他们学习,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接班人。长大了以后竟然把他们淡忘了。表明这种高大上的思想教育太抽象笼统概括,因此教育效果不好。后来,我看卢梭的书,记得他说的一句话:高尚的道德是消极的。就是没有多少人会积极地追求,在民众中的影响作用不大。而且他又说,记住做人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对他人无害。可见,卢梭是一个多么讲实际的思想家,教育家,作家。改革开放以后,一些教育专家发现了这个不足,对集体主义的教育进行了明确的分层和系统的论述,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到有着有落,具体可学。如集体主义三境界的划分。
关于集体主义三境界,我是前些年从《青年道德读本》中读到的。书中有一个标题就是:集体主义三境界。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论述了集体主义的三个境界。最高的境界是共产主义境界,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心中只有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个人的私利,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境界,“无我,无为”的境界,在关键时刻,为了集体的利益,甘愿牺牲个人的一切利益,包括自己的生命。像*,*,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像白求恩,张思德,雷锋,焦裕禄,邱少云,杨开慧,江姐,刘胡兰等共产主义战士和模范人物。这里我想特别说明一下个人对这个境界的理解。所谓“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并不是连个人基本的衣食住行都没有,都不顾,不是那个样子。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连健康都保证不了,那还怎么为人民工作啊?相反,这个境界的人实质上是都是物质和精神上的大富翁,更有健康的体魄,是传统文化中说的大德之士,大根基之人,是负有特殊历史和人生使命的人,如救度世人,教化众生等。说白了,他们都是宇宙极高层次的高级生命。也许他们因为历史等客观原因一生过着清贫的物质生活,但并不是说他们自身没有极大的物质财富。只是他们没有丝毫谋取个人物质利益之心,只是他们巨大的物质财富没有在人世间显现出来,而是以“德”的形式存在于宇宙另外空间的身体周围。具备“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境界的人,除了平时能做到事事以集体利益为重,没有谋取个人利益的私心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关键时刻,危机关头,具有为了人民的利益,能放弃个人的一切,包括生命的胆量和勇气。也不是说,这个境界的人最后的结局是都把自己牺牲了,是说他们有这样的高度。这是集体主义的最高境界。第二个境界是既有利于集体利益,又有利于个人利益。就是只做有利于集体,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个人利益的事,坚决不做不利于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个人利益的事。这个境界的人在危机关头做不到为了人民,集体的利益勇于抛弃个人的一切利益,包括亲情,生命等。但是,在平时,能为众生造福,对社会有利。如优秀的领导干部,企业家,各行各业的骨干,优秀的员工,自由职业者等。总之,各阶层都有。也可能很出名,也可能默默无闻。因为这是他们的思想境界。这是集体主义的中层境界。第三个境界,也是最低的境界是不做有损于集体利益的事。就是所做的事对自己有利,对集体无害。就是说对集体没有任何贡献,但是也没给集体造成损失。既不给也不要。这可能是传统文化中那些“穷则独善其身”的君子,或者隐居的隐士那样的人。
集体主义三境界的划分的重大意义在于使新中国一代代有志青年在共产主义道德修养上目标明确,心中明朗,可登可攀,积极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