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发展层次有哪些特征,道德发展的最低阶段是什么

首页 > 政策法规 > 作者:YD1662023-11-23 08:00:57

道德习惯指个人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的习惯方式。具有一定的道德意义,并对他人和社会有利害关系。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克服不良的道德习惯,是道德教育的任务之一。

一、如何培养一个懂得孝顺的孩子?

1、什么是孝顺

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原指爱敬天下之人、顺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顺从、孝顺、赡养父母,这是汉文化价值观的公理性基础,也就是说不用论证也没必要论证的道德根基!

孝顺的重点在孝,其次才是顺。孝顺是逐渐发展出来的词语,古人讲孝道,并没有说要孝顺。孔子和孟子都说要孝,但不一定要顺。该顺则顺,不该顺时就一定不能顺。什么时候不顺呢,陷父母于不仁、不义、不礼、不智、不信的行为不能顺,而要耐心劝解!这是大孝。

2、孝顺的意义

从家庭意义上看,“孝”体现为对父母绝对权威的顺从;从社会意义上看,“孝”即对统治者的敬畏和基于敬畏的绝对服从。表面上看社会小单元的家庭以“孝顺”、“孝敬”为指导思想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的,是善的。

3、怎么让孩子做到孝顺?

做好自己,做一个会爱,懂爱孩子,有责任有担当的家长。古语说,父慈子孝,所以说想让孩子做到孝顺,家长自己先要做好自己父亲的职责

家长自己做孝顺父母的偶像。要有行动,要做表率。例如:家长给妈妈洗脚,给孩子讲孝顺的故事。

二、如何培养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

1、什么是感恩

感恩,《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是对他人帮助的回报

2、为什么要教育孩子学会感恩?

感恩的意义: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一个智慧的人,不应该为自己没有的东西斤斤计较,也不应该一味索取和使自己的私欲膨胀。学会感恩,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感谢生活给予你的一切。这样你才会有一个积极的人生观,才会有一种健康的心态。

3、如何教会孩子感恩

就像教会孩子孝顺一样,父母先要学会感恩才能让孩子学会感恩。父母和孩子学习感恩的一些方法:写出对自己有过帮助和恩情的人,并想出如何报答他们的方法和策略付出回报感恩的行动多做好事,感恩这个世界。

三、如何培养一个懂得尊重的孩子?

1、尊重的概念和意义

尊重指的是敬重,重视,人的内心里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尊重他人是一个人的政治思想修养好的表现,是一种文明的社交方式,是顺利开展工作、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的基石。生活中只有互相尊重才能和别人建立良好的友情。

2、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要学会自尊,做一个自尊自信的家长,自尊是人的一种非常基本和重要的要求。自尊来说是自己尊重自己,看重自己,一个人只有自己看重自己,尊重自己,才会有强大的内心,也才能够去尊重他人,没有自尊的人只会去讨好别人而不是尊重别人。

父母要学会去尊重孩子,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道德发展层次有哪些特征,道德发展的最低阶段是什么(1)

先来看看一个比较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需要层次理论,见上图,从这个类金字塔的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出,需要是由低级到高级产生的,满足了低级需要之后才有可能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正所谓“仓廪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是规律是不可跳跃,不可越级的。

马斯洛认为,自尊的需要是人的缺失需要,也就是说它和和归属与爱、安全、生理需要一样是“不可缺少”的基本需要,是一种必须予以满足的低级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不同,自我实现是成长的需要,是一种高级需要)我们可能会比较关注给孩子吃饱穿暖,给孩子足够的爱,但是我们在教育中可能会忽视“尊重”的需要。

曾经有这样一个男孩,每当班级有公开课或大型活动时,这一天便是他的请假日。问他为什么不参加活动?他很平淡地回答:“我不会。”通过接触,发现他的想象力都很丰富。那他为什么如此自卑呢?据老师讲,这孩子立事较晚,自理能力稍差一些,父母逢人便说孩子不行。大概从孩子园小班时起,班级一有大型活动,教师就请他回家,久而久之,到了学前班,不仅孩子自己,就连家长也习惯了这种隐退了。从而不难发现,由于缺乏自尊心,导致缺乏自信,限制了孩子的发展。

具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他们表现活泼,喜欢发表意见,在学业上,交友上是成功者,兴趣广泛,有创造性,探讨问题时常处于领导地位,一旦干什么事,就有信心干到底;不知疲倦,不示弱。

自尊心一般的孩子,在很多方面与上一组相似,在高兴时也爱自由地发表意见,但是他们对于自己的能力和作用没有主见,在觉得别人喜欢他们时,往往干得最好。低自尊的孩子这类儿童表现低沉,不敢表露自己的想法,不敢发脾气,在讨论问题时只听不说。

3、培养孩子自尊的方法:

高度自尊心的家庭多比较民主,父母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密切,能耐心听取孩子的意见并根据孩子的要求给他们以帮助。父母热情地接待孩子们的朋友,而这一点在儿童的心中被看得很重要。他们对孩子要求严格,但总是通过鼓励使孩子们养成好习惯,而不是通过惩罚和斥责。这些,都使孩子容易成长为具有较强生活能力的人。

父母要学会尊重他人,并且把这种尊重别人的态度传递给别人。

1966年邢台地震,*赶赴震区,在一户农民家里,老大娘倒一碗水给总理喝,碗上沾满玉米面,显得很不干净,随行医生正欲制止,被总理以目示退。周总理接过碗一饮而尽,表现了一位伟人对普通农民的尊重。正是因为周总理有着高风亮节的人格魅力和力量,他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衷心热爱和无比祟敬,甚至于他的对手和敌人,也不得不钦佩他。

四、如何培养一个懂得遵守的孩子?

1、遵守的意义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是讲究秩序的,是法治的,要学会让孩子去遵守社会的各种秩序和规章。才能适应学校和社会。

2、如何培养孩子的遵守秩序的习惯

(1)家长要做到遵守秩序,给孩子做偶像。

(2)家长要给孩子提要求,要求孩子遵守秩序,并让孩子自我约束自己,做得好的时候及时表扬,让孩子自己慢慢养成自我约束的习惯。

五、如何培养一个懂得爱与被爱的孩子?

几乎每位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并不是每位家长都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全部的爱,懂得父母的爱。

1、爱的意义

爱是人类基本的情感需求,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没有爱的话,孩子的心灵世界将会贫瘠,一片荒芜,得不到健康的成长。

2、让孩子感受到爱,懂得爱的方式方法

给孩子无条件,安全的爱,不要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爱有条件,不要让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爱感到焦虑。爱有节制,不溺爱,不放纵孩子,不代替孩子成长,让孩子多锻炼。对孩子的错误的品行,及时纠正管教。让孩子在爱心中学习到爱,感受到爱。例:可以带孩子去做一些公益活动,爱心活动。

道德习惯决定人生的幸福与命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均以德为首,先做人,再成才。道德品质败坏的人,即使成才,走出社会也未必能好好做人。当他们登上领导阶层以后,势必作风败坏,贪污受贿,到头来落得身败名裂,无好下场。当然命运也就随之而来。一个道德品质好的人,即使是平民百姓,他能遵纪守法,关心他人,呵护家庭 ,生活虽然清贫,但我们相信他是幸福的,他的家庭是幸福的,他的一生是幸运的。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