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师招聘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人物,其中在古希腊我们主要掌握三个人。这三个人的关系是:师徒孙,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柏拉图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个老师——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
1.认识你自己:“自知其无知”。
别的所谓“智者”都认为自己是有知的,而苏格拉底却认识到了自己的无知。在“自知其无知”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苏格拉底首先提出了什么样的人是有智慧的人,以及知识和智慧的关系问题。苏格拉底得出结论,认为所谓有智慧的人其实都不是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在于“自知其无知”。“自知其无知”这一思想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苏格拉底的“自知其无知”的思想,提出了教师在教育和教学方面所应具有的重要品质和态度,即谦虚品质和真诚“无知”的认知态度问题。
2.教育目的论:拥护贵族专治,反对奴隶民主政治。教育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
3.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即教人“怎样做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1)“美德是否可教”。在苏格拉底看来,美德即知识。知识可教,故美德可教。(2)道德教育:美德即知识、智慧即德行、守法即正义(培养智慧、勇敢、节制、正义“四大德”)。
4.教育方法:苏格拉底法(也叫产婆术、助产术、问答法)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由此苏格拉底也被认为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使用启发式教学的人。关于苏格拉底法的步骤,有三步骤和四步骤两个版本。三步骤:讽刺、定义、助产术;四步骤:讥讽、助产术、归纳、定义。
故事:有一回,苏格拉底来到市场上,他一把拉住一个过路人说道:“人人都说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但道德究竟是什么?”
那人回答说:“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才是有道德的。”
苏格拉底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
“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人就不道德了。”
苏格拉底反驳道:“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已经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出去。结果突围果然成功了。这种欺骗也不道德吗?”
那人说:“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做是不道德的。”
苏格拉底又追问起来:“假如你的儿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
那人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讽刺:自知其无知)
苏格拉底并不满足,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
那人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苏格拉底这才满意地笑起来,拉着那个人的手说:“您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您告诉了我关于道德的知识,使我弄明白一个长期困惑不解的问题,我衷心地感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