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国庆节礼仪礼节的看法,国庆节的礼仪十项基本原则

首页 > 政策法规 > 作者:YD1662023-12-29 17:45:03

来源:【中国教师报】

礼仪教育对幼儿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幼儿园加强文明礼仪教育,不仅是塑造幼儿健全人格、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奠基人生最佳开端的有效举措,更是提高全民族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机关幼儿园以文明礼仪教育生活化探究为方向,以“家庭N ”交流共享为抓手,实现“人人有礼貌,个个懂礼节,处处讲文明”的文化特色。

抓住环境作为礼仪教育“第三位老师”的赋能作用。幼儿园根据幼儿当下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结合礼仪教育的园本特色培养方案,对主题墙面、活动区域、走廊楼梯进行环境创设。只有基于儿童视角、以儿童为中心的礼仪教育环境创设,才能真正发挥环境对礼仪教育的“金钥匙”作用。如小班教师以“爱心”为主题的幼儿生活抓拍呈现在主题墙一角,初步积淀并建构幼儿对于礼仪教育的兴趣;中班设置“礼仪储蓄角”,发挥鼓励教育的期望效应,充分调动幼儿知礼、守礼的内驱力;大班在走廊设置具有可操作性的“礼仪教育专栏”,让幼儿通过与环境的“对话”,在多样化的认知和自主性的成长氛围中,将礼仪知识内化为行为习惯。

意识化为言行,教师搭建深度践行礼仪教育支架。以游戏活动为载体,促进礼仪行为养成。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通过游戏获得礼仪知识,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可促发幼儿融入礼仪教育活动中,自觉感知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如在角色游戏“小熊请客”中,扮演“小熊”的幼儿作为主人应表现出待客礼仪;扮演“其它动物”的幼儿去做客,应体现应有的做客礼仪。在游戏互动中,教师及时将观察到的幼儿表现及问题进行汇总,游戏后与幼儿共同探讨、分析对错,引导幼儿自主生成后续的游戏内容,让幼儿在多次游戏中将礼仪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修养。

以一日生活为抓手,挖掘礼仪教育路径。幼儿的一日生活处处是礼仪行为的实践场所。幼儿入园、进餐、盥洗、集中教育活动等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蕴含着大量的教育契机。在集中教育活动中教师可通过视频、儿歌、故事、表演等方式引导幼儿懂得礼仪行为的意义,可设置“争做值日生”的评比活动激发幼儿兴趣;在进餐、盥洗等生活中,培养幼儿节约用水、有序排队、讲卫生等文明礼仪行为,引导孩子对浪费水、不讲卫生等不文明行为说“不”,使礼仪教育无声地渗透到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节日”为契机,优化礼仪教育途径。充分利用一年中的各大节日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结合母亲节、劳动节、国庆节、重阳节等对幼儿进行爱祖国、爱亲人、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感恩教育。如母亲节,大班可设置幼儿体验母亲*时的情景,感受母亲的辛苦,从而渗透幼儿的感恩意识;端午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一起动手包粽子,培养幼儿的互助理念。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渗透礼仪教育,培养幼儿爱护环境、奉献爱心、尊老爱老等良好的礼仪品质。

以“礼仪体验馆”为媒介,提升礼仪教育实效。幼儿园从儿童视角出发,设立多个礼仪体验馆,如情境教育体验馆、影院情境体验馆、户外交通体验馆等。运用情境体验开展礼仪教育是幼儿个体与外部环境进行交互的过程,其中也伴随着同伴交往和师幼互动,幼儿在情境中可随时接受来自场景的暗示和熏陶,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探索性。

构建亲子阅读常态化交流机制,探索家园共育视域下的礼仪教育。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法》的实施,家庭教育逐渐由“家事”上升到“国事”。而具备专业力量的幼儿园需要科学指导家庭礼仪教育,让家长做好幼儿礼仪教育的“护旗手”。

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园组织开展了“书香润童心 阅读伴成长”亲子阅读活动。幼儿园提供了丰富的礼仪教育绘本,幼儿回家后每天利用半小时进行亲子共读,既增进了亲子间的情感,也将礼仪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幼儿。阅读后,通过亲子合作将绘本内容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并汇集成册。取得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支持与配合,才能真正提高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的质量和成效。

“家庭N ”交流共享。在日益强调交流、合作的时代,家园共育也要进行多元共建,积极鼓励家长以礼仪教育生活化、常态化、实效化为导向,迈出家庭礼仪教育第一步。为此,幼儿园开通礼仪教育平台,通过线上专家解读、线下教师同步为家庭礼仪教育赋能,以“家庭N ”模式全面推进礼仪教育活动深化,形成“5 2>7”的教育合力。同时,通过每月一次家长会,向家长展示幼儿礼仪教育日常,家长也分享孩子通过礼仪教育发生的变化。

开展“文明行为我查查”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互相纠正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家长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身体力行,营造知礼、守礼的家庭氛围,为幼儿礼仪教育做好铺垫。教师在开展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中提升了自身文明礼仪水平,夯实了幼儿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理论基础,建立了独特的园所品牌形象。

动态记录、科学分析礼仪教育生活化的“成长轨迹”。坚持科学评估、科学检验是礼仪教育生活化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以评促建,发现、诊断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瓶颈问题。

幼儿园自提出并推行礼仪教育生活化起,以幼儿行为方式的转变为主要抓手,观察、记录并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制定、统筹《幼儿行为习惯转变参考数值表》,根据实际结果分析,小班幼儿在语言文明、态度友好、尊重反思的具体行为表现中同比增长32%以上,中班幼儿同比增长44%以上,大班幼儿同比增长34%以上。礼仪教育生活化促进幼儿直接经验的吸收,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幼儿所建构的礼仪价值观已开始驱动行为习惯,实现礼仪教育的“外化于行”。

幼儿园力求通过各种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丰富幼儿园的文明礼仪教育内容,增强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性,提高幼儿的文明礼仪素养。同时,引领区域礼仪教育方向,推动学前教育文明礼仪持续深远发展。

本文来自【中国教师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