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的创作过程,蒙娜丽莎是怎么创作的

首页 > 政策法规 > 作者:YD1662024-01-09 22:23:36

只要看上一眼《蒙娜丽莎》就会被她的神情特别是微笑所迷住,既高贵又魅惑,摄人心魄,鲜活得令人陶醉。她头戴黑纱,卷曲浓密的发丝勾勒出明丽丰腴的胸部,浅色背景衬托出深色的衣服和头纱的轮廓时隐时现,通透得让人感觉可以闻到她的体香。那一双直视的眼睛看透了你,而这一抹微笑像是对生和死所带来的恐惧表示一种轻蔑和调侃,整个背景细致地刻画了魔幻般的峻岭崇山,以及在山下流淌的蜿蜒的河流,河流形成湖泊,如镜面般平静的水面上还有一座多孔的桥,并连着一条弯曲的道路。如此刻意的动态描绘使整个画面呈现一种出奇的静谧。

蒙娜丽莎的创作过程,蒙娜丽莎是怎么创作的(1)

《蒙娜丽莎》

达芬奇是如何创作出如何永恒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呢?

事实上在不那么广为人知的大约同期作品,《圣安娜》与《施洗约翰》中,达芬奇也表达了相似而又有所不同的神秘微笑,并且似乎一幅比一幅更成熟。

《蒙娜丽莎》又称《乔孔多夫人》,因为原型是乔孔多夫人,创作于1509年,迟至1516年才定稿。《圣安娜》完成于1508年~1510年,创作最早,定稿也最早。《施洗约翰》完成于1513年-1516年,创作得最晚,大约与《蒙娜丽莎》同一时期定稿。

蒙娜丽莎的创作过程,蒙娜丽莎是怎么创作的(2)

《圣安娜》

蒙娜丽莎的创作过程,蒙娜丽莎是怎么创作的(3)

《施洗约翰》

这三幅画可能都被达芬奇作为珍贵礼品献给了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所以如今才会藏在卢浮宫。

1516年达芬奇应法国国王的邀请移居法国,晚年在法国度过的,获得了非常高的礼遇。

而他随身携带了三幅其三幅非常珍视的作品《蒙娜丽莎》、《圣安娜》和《施洗约翰》。这三幅画是达芬奇的私人收藏,因此不受交稿期的限制,所以作品得以历经了漫长的修改历程。那些年里,达芬奇对油和漆的蒸馏工艺进行的深入的研究,独创了一种绘画技艺并运用于这三幅画中。

而我们不妨可将《圣安娜》和《施洗约翰》看作是达芬奇为完成《蒙娜丽莎》这幅杰作所做的铺垫。

蒙娜丽莎的创作过程,蒙娜丽莎是怎么创作的(4)

这三幅画中的主人公的神情与微笑既高度相似,又各有特色

《施洗约翰》和《蒙娜丽莎》具有相同的微笑,但意义却不同,前者有开蒙和引导的力量;后者显现了一种桀骜不驯内心力量。《圣安娜》中的圣安娜,是耶稣妻子玛利亚的母亲,她的微笑则蕴含了更多的母爱。这是非常典型的“达芬奇”式的细腻刻画。

神情的表达是需要衬托的。达芬奇式的刻画,其实与素描高度相关。若将达芬奇的每一幅画褪去色彩,我们能清晰看到他的素描底稿。素描对明暗调子的要求很高,能使画面出现雕刻般的效果。涂料的层层覆盖依然遵循的是素描的脉络,于是人物画面就有如出现在真实月光下如梦如幻般的场景。

《蒙娜丽莎》的原型者乔孔多夫人,作为一个商人的寡妇,本是一个世俗女子,但这幅画让观者却似乎感受到了一种虔诚的宗教信仰的穿透力量。我们由这三幅画的创作关联似乎可一窥当时达芬奇的创作心境。东西方艺术在最高处其实是相通的,事实上我们在东方高明的佛教造像艺术中也会发现同样神秘的“佛的微笑”。而达芬奇无疑是达到了古今中外这种艺术境界的最高峰。

《蒙娜丽莎》背景和人物的关联是极为深刻的,浅色背景上的丽莎夫人衣服、头纱和发丝所呈现出叠加的通透感,使整个人物显现出某种立体的效果。据说这种手法是达芬奇在进行《圣安娜》和《施洗约翰》的创作尝试之后悟到的。这三幅画作都是达芬奇用清漆进行了几千次的覆盖而完成的。我们不难看出《圣安娜》的背景和《蒙娜丽莎》的背景也有某种相似性。

《蒙娜丽莎》和《圣安娜》的背景据说取材于伦巴第的格里尼亚山脉。我们现在看到这两幅画面中的风景,应该是来自达芬奇经过反复写生后创作的成果。尤其是《蒙娜丽莎》中的背景山脉,婉如创世之初由流水消蚀而成的原始山巅,亦真亦幻,虚实相生。空间透视的渐变效果炉火纯青。

蒙娜丽莎的创作过程,蒙娜丽莎是怎么创作的(5)

《蒙娜丽莎》局部

结合这三幅画创作背景来看,我们会发现不仅要崇拜达芬奇的天才,还不由得要赞佩其创作态度的严谨与不辞辛劳。

看来天才的背后确实是九十九分的汗水与一分的灵感。也许这一分的灵感,这一辈子当中很多人都会出现,但是可惜这九十九分的汗水确实是绝大多数人根本就无法付出去的。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