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不是宋代才特有的种文学体裁,它在唐代便已经兴起了,再经过五代的发展,到了宋代便至极盛状态,是一种能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由于词必须受声的约束,故前人把作词称为“倚声填词”或“按谱填词"。因此,每个词牌都有它固定的格律声律模式。
下面笔者就来谈谈传世很出名的《浣溪沙》,这一词牌有哪些格律模式。
1.《浣溪沙》全词四十二个字,分上下两阕。上阕押三个平水韵,下阕押两个平水韵,此词一般过阕也就是下阕头两句用对偶,此填词家不可不知也。
《浣溪沙》的格律定式如下,要注意句中标“中”的为可平可仄,近似于写近体诗格律中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意思。上阕:中仄中平中仄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平韵)。下阕: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平韵)。2.《浣溪沙》宋代词人范例:
作者: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平韵),去年天气旧池台(平韵),夕阳西下几人回(平韵)?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平韵),小园幽径独徘徊(平韵)。
晏殊此词上阕押三个平水韵,下阕押二个平水韵,分别是“杯”、“台”、“回”、“来”、“徊”这五韵。但我们应注意的是“杯”字在古音是与台、回、来、徊字押平韵的,但到了我们现代,用现代汉语拼音一读便不押韵了!因此,我还是主张现代人填词,必须遵守古贤遗传下来的词牌词调固定格律模式,但于平仄和韵脚的用法,大可不必用古音,因为许多古音今已失传或僵死,并且古代作诗或填词的“平、上、去、入”这四声到了现代已无“入”声,也就是说“入”声在现代汉语读音中,它已消失不存在了!因此,我们应该用现代汉语拼音中的一二声来作“平”声,三四声来作“仄”音,现代许多诗词家都力倡这种与时俱进的改进方法,我想,这种改进的意义,于文学史诗学史,真的是无比巨大啊。
2019年3月26日上午撰
★(本文作者:林少伟,笔名:林亭人,古今书虫,图片源自于网络,致谢!)
★本头条号已签约原创维权骑士,欢迎点评转发,媒体转载请告知本人,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