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三百三十三。(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天覆地載,萬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陰處,名曰陰中之陰;則出地者,命曰陰中之陽。陽予之正,陰為之主;故生因春,長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則天地四塞。陰陽之變,其在人者,亦數之可數。”——《黃帝內經•陰陽離合論》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医彭鑫博士,今天我们继续讲解《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篇第六》,我们先看原文∶“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阳予之正,阴为之主;故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则天地四塞。阴阳之变,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
这段话我们先从头捋一遍,“天覆地载,万物方生”,就是天地之间万物出生,“方生”指的万物出生的时候。“未出地者,命曰阴处”,未长出地面的时候叫做居于阴处,对阴处一般意义上理解就是伏居于地下的意思。马莳在《黄帝内经注证发微》里注解为∶“当其未出地者,地之下为阴,处于阴之中,命曰阴处”。就是天地万物还没有长出地面的时候叫做“居于阴处”,所以名字叫做阴中之阴,“名曰阴中之阴”。
再往后,“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长出地面之后就叫做阴中之阳。“阳予之正,阴为之主”,就是有阳气的地方万物就能生长,有阴气万物才能成形。之后我们会讲这个是互文的概念,予之正,为之主,这其实就是“阳主阴从”,或者叫做“阳化气,阴成形”。按照一般意义上理解,予跟后边正、主是互词,指阴阳各司其职的意思。连在一起就是有阳气万物才能生长,有阴气万物才能成形。
所以“故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阴冬”,就是生、长、收、藏,分别对应春、夏、秋、冬。这里边还少了一个化。生、长、化、收、藏。化在夏和秋之间有一段时间叫做长夏,就是夏天长出来这么一段,也就是从极热过渡到慢慢的凉这样一段时间叫化,对应的节气就是夏末秋初,大概三伏天这个时间,那个时候气压开始低,湿气也还挺大,秋天的凉还没有下来,这个时候就是天地万物在氤氲化生的阶段,所以叫做化。
生、长、化、收、藏,春天是生,夏天是长,长夏就是化,秋天是收,冬天是藏,是这样一个过程,这就是正常的状态。要是失常的话,“则天地四塞”,这个字是塞,塞住的塞,古代读作塞,就是闭塞不通的意思,指的就是天地自然界的四时阴阳之气失常。张介宾在《类经》里边注解为∶“四塞者,阴阳否隔不相通也。”这里边又来了一个词叫否隔,否就是痞的意思,这个地方不能念否,应该念痞,就是上下不交通的意思。
《伤寒论》里面有一个系列的经典方子,叫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等等。泻心汤治的是什么病呢?叫做心下痞,心下就是心口窝,这里痞塞不通的,我们临床上就会遇到这种情况,心口窝往下,胃往上,这个地方堵。(今日头条)有的人指的位置就是在心口窝,有的人指的是在胸骨柄,就是心口窝下面,用手摸一下前胸,有一个胸骨,胸骨往下就是膈肌的位置,膈肌再往下就是整个腹腔,腹腔里边有什么呢?有胃、肠、肝脏、脾脏都在这里边。很多人平时腹胀,指的就是心下,胸骨柄往下,肚脐往上。有的人胃这个位置再往上一点,这个地方堵住了,这就是患者的主观感受。
所以中医有时候治病特别重视患者的主观感受,主观上就觉的这块好像有一个什么东西在那堵着似的,这叫心下痞,所以用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把痞积散开,用苦味的药清下去,这叫泻心汤,泻的不是心脏,泻的是心下痞这个地方。所以张介宾注解∶“四塞者,阴阳否隔不相通也”。就知道这个地方阴阳上下不交通了。
再往后看,“阴阳之变,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天地间的阴阳变化规律,肯定应在人身上。《黄帝内经》里边很多篇章都在讲这样一个道理,叫做“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天指的是自然界,人就指的人体生命。讲天地自然的道理还得落实到人的生命上来。其实我们讲了半天《黄帝内经》,其实《黄帝内经》有的时候是在假借天地阴阳的这个说理,用它作为说理工具来阐述人体阴阳的变化,所以天地自然界的阴阳的变化,在人身上有相同的规律,叫做天人相应。“数之可数”的意思是可以推测而知的,天地之数我们可以“数之可数”,人体规律的变化也是可以推测出来的。“数之可数”第一个就是数,天地的数在人体也是有规律的,第二个是数,是可以数出来的,也就推算出来。这段话虽然很长,但解释起来前后文是相贯通的。(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三百三十三。(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