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社会平民阶层的崛起原因,宋朝时期社会地位比较高的阶层

首页 > 政策法规 > 作者:YD1662024-02-02 23:39:51

两宋时期特别是宋室南渡之后,南方更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江浙一带富甲于天下。自南宋开始,中国的经济重心就南移至此了。宋朝的农业、商业、手工业、丝织业等行业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火药运用于军事上、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广泛运用于航海、天文历法的长足进步等等,无不展示着这个朝代丰富的活力和四射的文明魅力。伴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宋朝的社会阶层流动超过历朝历代。并且出现了一个十分明显的变化,就是近世平民社会的崛起。

所谓的“平民一般来讲主要包括农民、商人、手工业者、工匠和贱民”,他们在社会阶层的秩序上是属于下层的,通常没有多大的政治权利和社会话语权,但是他们的社会流动性一般说来却又是很强的。宋朝以前亦有平民阶层和平民社会,但是宋朝崛起的平民社会,更多的带有近世的特点,成为后世元明清等时代平民社会的主要构架,近世平民社会之所以能够快速地崛起于两宋时期的主要原因,首先就是自魏晋以来的严格的门阀士族制度的破坏和消亡,给予了下层社会阶层的人们以更大的自由流动的地域和空间。

宋朝社会平民阶层的崛起原因,宋朝时期社会地位比较高的阶层(1)

由于宋代立国重文抑武,平民百姓也可以通过读书仕进为官,社会群体的流动性增加;其次,宋朝经济尤其是商业和手工业等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使从事这部分行业的社会群体逐渐形成了拱卫自己的经济基础,还组成有形形色色的本行业行会组织等等。这就更加能够使这部分社会群体有了一定的政治地位和发言权。再次,随着经济的繁荣,宋朝的城市规模也获得了空前的迅猛发展。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新兴的市民阶层地位日益上升成为有宋一代非常突出的文化现象。两宋之时,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大发展。北宋以开封为中心,南宋以临安为中心,城镇相比于前代有了巨大的改变和发展。

从宋仁宗时期的名臣数量和历史上的知名度看都堪称空前绝后,他们深度地影响了北宋的政治和文化,让那个时代群星闪耀。范仲淹、韩琦、富弼、王安石 、司马光、 苏轼、 苏辙 、包拯。这些文人士大夫,无一不是鹊起以平民之家,他们自觉承担起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他们都深刻认为“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王安石在《取材》一文中,曾经谈及理想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他认为,文吏不仅应该尚文辞,还要通古今、习礼法,晓达天文人事、政教更张,儒生不仅习句读,也要明悉制度与时政沿袭,以缘分释治道。”正是这些多种因素,使得宋代士大夫修养达到了空前高度。因此,王安石、欧阳修、范仲淹、苏轼这些人无不是著作等身。他们都是学者型文学大家,他们的知识结构比前人更为广博,格局更为宏阔,人格更为恢弘。他们讲求操守,个性洒脱而不放浪,对于国家命运的思考也比前人更为深刻。

宋朝社会平民阶层的崛起原因,宋朝时期社会地位比较高的阶层(2)

而让他们脱颖而出的则是宋代相对公平的科举制度。在宋代,只要不是残疾之人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甚至是屠牛为业者,也能赴试。宋仁宗在位四十一年,仅进士出身的官员就有四千五百一十七人。可以说,这正是名臣扎堆出现的主要原因。可以说这是文人实现梦想,超越自我的时代。

钱穆先生说: "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秦前,乃封建贵族会。东汉以下,土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迄于隋唐, 皆属门第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除却蒙古满州异族入主,为特权阶级外,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衣秀才平地拔起,更无古代封建贵族及此后门第传统之遗存。故就代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

比以往任何时代都重视读书。宋朝儿童启蒙读的《神童诗》 ,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因此,宋朝的识字率、教育普及率大为提高。甚至出现了许多娃娃被吊在树上学习,培养“神童”的潮流,虽然方式或许有些极端,却在另一方面体现了教育对百姓的深度影响。

宋朝社会平民阶层的崛起原因,宋朝时期社会地位比较高的阶层(3)

深厚的文化基础、安定的环境、优厚的待遇,使宋代成为一个文化异常发达的文质彬彬的朝代。明代著名文学家宋濂说: "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 "唐宋八大家”,宋居其六。《全宋诗》的作者近万人,是《全唐诗》的四倍,宋词更是宋代文学最辉煌的代表,苏轼、辛弃疾、姜夔等词人成为后世不可能超越的顶峰。宋代的哲学、绘画、雕塑、瓷器等在文化上也都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峰。

斯文的宋代,那些文人的生活较为舒适,他们饮酒作诗,甚至头戴鲜花,穿梭于上河,那个浮泛着繁华如梦的北宋都城汴梁,因此成了让后世最为向往的一幅画卷。

宋代文化与以前历代最大的不同,是雅文化从俗文化中汲取了大量营养,中国文化头一次出现大众化和世俗化倾向。随着科举的普及和文化的繁荣,上层文化扩展到全社会,宋代平民百姓比他朝代的人更为彬彬有礼,连市井小贩说起话来,都带着几丝文气,与此同时,随着底层成员通过科举不断涌入上层社会。

以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人为代表的宋代士大夫,尽管政治主张颇不相同,在变法运动中的态度更非一致;却都执著地致力于道义德操的完善,都“以兴起斯文为己任”,都追求学业境界的广大精微,都具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与胆魄。即便是曾经作为政敌的王安石与司马光,就其对于国家的责任感、对于道德的孜孜追求、对于学术的不倦探讨而言,其共同之处较其不同之处也更多且更为深刻。

因此,宋代确实是一个“平民崛起”的时代,正是因为相对宽松的读书学习环境,让一些读书人彻底改变了命运和参与宋代的文化建设、思想建设、社会建设。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