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理想信念的坚定与否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今社会变革和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着各种挑战,探索和坚守理想信念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鼓励青年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推动理想信念的形成发展,是经由学、思、践、悟循环往复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这为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提供了基本遵循。
通过学习打牢理想信念的根基
学习对大学生确立和坚定理想信念意义重大。理想信念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自发产生的,需要通过学习不断筑牢思想根基,同时通过学习更加坚定自身理想信念。在学习、思考、践行、感悟这四个步骤中,学习是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和根基。大学生通过学习打牢理想信念思想根基,主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明确学习方向。方向决定道路,方向正确才能保证学习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大学生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引的方向,形成对中国特色主义道路的坚定自信,自觉做理想信念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二是端正学习态度。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刻苦学习、认真钻研的精神,积极发扬“挤”和“钻”的精神,时刻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学习,不断增强自身本领,努力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三是优化学习方法。“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大学生可以学习相关理论书籍间接获得经验;也可以向英雄模范、先进人物面对面交谈等多种方式获得直接经验。四是掌握学习内容。主要学习两方面理论成果,一方面是认真阅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只有掌握经典内容,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内心深处才会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而不会轻易动摇。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理想信念,全面看待我国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始终做理想信念坚定的人。另一方面是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这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产生的理论成果。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内容,才能深刻体悟到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力量,真正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
通过思考把握理想信念的精髓
一是通过思考把握理想信念真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性的信仰,只有通过认真思考,才能真正把握其中的真谛,做到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当代大学生要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感性认识中,经由理性思考,形成理性认知,内心深处才能更加坚定信仰。二是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正确的思考离不开科学思维方式的指引。思维方式是人们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认知模式。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人们看待事物的立场和角度,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判断,进而做出不同的选择。要坚持战略思维,强化时代新人的责任意识;要坚持辩证思维,一切不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年代,青年面对的任务不同,做出的选择也不同,但所展现的精神风貌和崇高信念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同时在今天变化了的时代条件下依然要树立崇高信念;坚持底线思维,坚决筑牢思想防线,坚守底线要求,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供动力支持。三是坚持正确的方法为指导。思考要以坚持正确的方法为指导,保证思考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在树立理想信念过程中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分析各种现实问题。新时代,大学生要在解决新情况新问题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通过实践强化理想信念的效果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实践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理想信念不是口号,不是拿来说拿来唱的,只有付诸实践才有说服力。大学生应当以革命烈士、英雄人物、模范为榜样,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火热实践中书写青春的使命与担当,做到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知行合一。一是鼓励大学生深入基层,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优良传统,在革命、建设、改革以及新时代不同发展阶段,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实践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知情意行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多样,譬如军训、勤工助学、毕业实习、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劳动实践、志愿服务、寒暑假“三下乡”活动等多种形式,在实践体验过程中形成的感性认知经过理性思考后付诸实践,主动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做到与时代同行、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行,勇立创新创造的时代潮头,发扬创新创业精神,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增长智慧,提升技能。二是鼓励学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引导学生扎根中国大地历练成长,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如何实现乡村振兴是当前摆在国家面前的重要问题。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欠发达地区志愿服务计划等吸引一大批有志青年学生投身国家发展事业,为实现祖国强盛、人民幸福、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要教育引导大学生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做到“小为”融入“大我”,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机统一。广大农村地区是关键和短板所在。“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脱贫攻坚模范”黄文秀同志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榜样与楷模,她硕士毕业后放弃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奔赴脱贫攻坚战场,将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当代大学生要认真学习黄文秀精神,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展现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
通过觉悟提升理想信念的境界
理想信念的确立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学习、思考和实践中不断地确证信仰的力量,提升信仰的境界。因而,理想信念形成过程中,学习、思考和实践和领悟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在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反复调整、确认、升华。一是要正确把握“小我”与“大我”的辩证关系。梁启超曾指出:“何谓大我,我之群体是也。何谓小我,我之个体是也。”“小我”代表个体,体现的是个人价值、个人利益;“大我”代表集体,体现的是社会和国家的价值及利益。“大我”是无数个“小我”的集合体,“小我”是“大我”的具体体现。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把个人梦想与国家社会理想相契合,才能实现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无论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以及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疫精神等,青年人总是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民族事业中。当代青年要以此为榜样,摆脱“小我”的狭隘局限,胸怀“国之大者”,才能拥有“大我”的崇高境界,从而正确处理好“小我”和“大我”的关系,通过个体的努力与奋斗谱写灿烂的青春篇章。二是要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理想既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理想是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个体通过不懈的努力,可以转化为现实。现实中包含实现理想的因素与成分,在理想变为现实后又会激发产生新的理想,在不断超越现实的过程中理想逐渐变得更加远大和崇高。百年来,一代代青年怀揣着国家富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的崇高理想,历经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不同时期的艰苦奋斗,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正是一代代青年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我们才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接力棒已交予青年一代,当代青年大学生要勇于承担使命,坚信伟大梦想一定能够实现,同时要准备付出艰苦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久久为功,朝着伟大的理想目标前进,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中国青年。
综上所述,通过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探析,可以看到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和坚守是一个复杂而又长期的过程。在学习、思考和实践中,大学生需要不断地反思和调整自己的理想信念,以适应社会的变革和个人的成长。在当今社会,培养和坚定理想信念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不断努力学习和实践,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同时,大学生要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通过实际行动来践行自己的理想信念。只有在实践中,大学生才能在学思践悟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真正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力量和意义,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为构建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罗华香,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福州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本文系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2022年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立德树人的历史演进及经验研究”[编号:FJ2022JDZ031]研究成果。
来源: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