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快节奏的工作生活及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使得市场变动愈发频繁,员工流动性增大。
传统六大模块似乎已经无法满足员工对组织、人才、文化等问题的需求,越来越多HR开始考虑转型,HRBP就是方向之一。
毕竟不管从职业发展,还是薪资待遇上来看,HRBP的确极具诱惑力:
但在转型路上,很多HR找不到切入口,无从下手?首先要了解HRBP与HR的差异性在哪里。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做人事,不做人事”,这句话背后到底是什么意思?
其实指的就是,大多数HR都是事务性工作出身,更加关注做事的方法与逻辑,如何把事情推进下去,而并不是很关注这件事涉及的人以及人的体验感。
即使关心这些人,也仅限于老板或者管理者的需求,比较少关注到广大员工的需求。
这就是HR与HRBP一个比较大的差异。
以人才盘点为例,一般HR接到这个任务,会去思考去年怎么做人才盘点的,流程有哪几步,然后从自己的资源出发,能做多少做多少;
在这一过程中,容易忽略公司层面为什么要做人才盘点,比如老板、管理层希望通过人才盘点获得什么,或是想表达什么样的管理思路,为什么有些人不愿意做人才盘点等,这就是需求导向。
掌握这件事情所涉及到的人,各层级需求分别是什么,下一步才能找到合适的方向去做这件事,以及怎么做,才会得到更好地配合。
当然,HRBP也不可能完全兼顾所有人的需求,这就要权衡选择,根据事项的紧急程度/难易程度、人的贡献度/关联度等不同维度去衡量,优先满足谁的需求,次要满足谁的需求,以区别对待。
需要注意的是,需求并不是单纯地分为员工的需求、领导的需求,还可以分成业务需求、组织发展需求等,为什么说“多数做得好的HR管理者,往往是业务出身”,其实就是在强调了解业务的重要性。
当思维逻辑、工作方法得到改变,也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转型之路,而HR转型HRBP有两条路可以选,一是从内部转型,二是在外部转型:
内部转型主要基于企业战略要求、业务发展及组织能力提升的大背景下,随着公司内部组织架构调整或部门新设或部门分拆,找到转型通道。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到业务健康度,还要关注管理成熟度、人才储备度等维度。
而从外部转型,无非就是从职业发展角度出发,外部看机会跳槽。根据自身优势,选择合适的对象企业。
何为合适?个人职业发展方向与岗位成长路径一致。
最后要说的是,不论是内部转型还是外部转型,基本功夫要打扎实,准备工作不可少:
上岗前:
- 最好能收集到完整详尽的团队战略、结构、绩效、人员信息等;
- 通过内部信息以及外部,可以与同事、领导或者外部专家、同行交流,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估;
- 提前制定一套方案,便于上岗之后开展结构性调查;
上岗后:
- 确认关于组织团队具体的战略、人员、结构等信息,掌握公司战略与愿景,以及企业文化、战略所触发的深度以及广度;
- 多与各部门打交道,根据拟定的问题,征求各方面的观点意见,找到需求共同点和分歧点,优化与更新问题;
- 从下至上,从外到内,掌握组织的整体脉络,也能更深入地了解产品、技术、运营团队等更真实的情况;
- 分析找到关键流程以及关键人物,召集代表对进行评估分析,方便日后项目推进,找到发力点;
以上只是转型中涉及到的一小部分,如果下定决心转型,一定要做好计划与准备,包括专业能力、心理素质、思维方式等等各方面。
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的是毅力和耐心。有调研数据显示,500强企业新上任的高管(含外招、内部转岗)平均6.2个月,才成为一个真正的“价值创造者”。
一切事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共勉。